这两天都在玩分答,我也向我的生涯咨询导师昂sir问了一个问题:“对斜杠青年怎么看?需要什么能力?”
其中提到一个观点很是赞同:斜杠青年并不是一下子就有多重身份的 ,是一个不断叠加的过程。没错,放到时间的维度,就会有答案。
后来有位朋友在分答问了我一个问题:“当斜杠青年,是如何做时间管理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还不算正在的斜杠,还有很多没实现。我从另一个维度来分析时间管理,一般玩得好的斜杠青年,他的几个杠之间是有一个主线的。比如:你就是从培训这一条主线出发的,在做好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精进,背后更深层次的其实是追求自我成长和帮助他人成长。
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请专注做好一件事,再拓展。
如果当我们什么想尝试、什么都想尝试,可以参与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几个学习方法!
1.歌德:限定法
歌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擅长绘画、弹琴,还精通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英语等多门语言。
虽说精通这么多门语言,但是他只用德语写作。如果多才之人,却长情专注于一件事,终成其与众不同。
他说:“我们最难做到的是让自己专注于一件事上,断绝其他干扰。”
我们都希望能多学一些,掌握更多技能,但是要特别注意,我们当下的情境,急需什么?什么是核心的?在特定的时间内,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中最特别的那个人。
所以,即使我们有很多目标,在个体行动时,也要学会把自己限定在一个方向,成为那个领域中的特别存在,让自己在这条路上与众不同。
如果我们是:
- 什么都想尝试的人
- 虽有自信,却不喜欢努力的人
- 喜欢找捷径的人
可以尝试歌德的限定法。
2.吉田松阴:相互学习法
吉田松阴是一个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习的求知欲特别旺盛的实践型学者。在他入狱之后竟然把监狱发展成了私塾。
他的玩法是:每个人都是老师学生,只要你有特长,有长项,就可以当老师,相互学习。这就像古人说的“术业有专攻”~
我们现在也可以经常参加一些分享,把自己擅长的分享出来,只要我们是分享者(老师),这种学习体验完成是不同的,这也是参与感。
如果我们是:
- 做事没有激情的人
- 一个提不起干劲的人
- 好奇心旺盛,想要到处走走、到处看看的人
- 一懂得新知识就想马上告诉他人的人
不妨试试这个:相互学习法。
3.福泽谕吉:适塾式“切磋学习法”
切磋学习法,主要是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场所的气氛,大家同吃同住、共同学习。
虽说适塾的竞争非常激烈,但竞争的目的并不是打败对方,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适塾学习法原来是在同一片屋檐下生活,吃一样的饭,彼此赤裸,坦诚相待,挤在一个小房间里,为更高的目标共同奋斗的“相互切磋学习”。
现在要有这种环境相对较难了,这种团体学习的形式,我们现在比较接近的是体验式学习(户外拓展培训),也是整个团队在一起,同吃、同住,条件也不会很好,还特别严格,在这种环境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
或是现在很流行的学习社群,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一起打卡、一起完成既定的目标、一起组队竞争。不就是很好的“切磋学习”嘛。
如果我们是:
- 容易找借口放松对自己要求的人
- 想要习惯与他人相处的人
- 想要增强自身实力的人
- 想要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人
4.涩泽荣一:古典学习法
如果我们是:
- 缺少精神支柱的人
- 决断时容易冲动的人
- 想找到坚定原则的人
- 想要创业的人
古典学习法,更多的是要我们有信仰,当我们做决定时有一定的原则和定见。
涩泽荣一把孔子《论语》中的教诲应用到了他的生意中,经济活动与孔子的教诲并不是互不相容的,应该是相互融合的。
我们要学会拉近自己与书本的距离,用书中的知识解决自身的问题。鼓励我们去古典书籍中去找到依靠,找到支柱。
今天你看到你自己的影子了吗?
[45/100]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
如需转载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来源:简书,作者:陈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