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路明和程芳在大学毕业期间相识相恋,毕业与双方父母在同一省份不同城市居住,工作后结婚生了一双儿女,女儿叫路方,儿子叫路程,这名字起得很具有爱情结晶的特色,女儿现在初三,儿子小学三年级。
路明和程芳婚后一直尊崇传统民族习俗,过大年陪孩子的爷爷奶奶,正月初二带着儿女去给姥爷姥姥拜年,再去舅舅家、姨家等转一圈。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双方老人都已年近七十,路明和程芳商量着,尽量利用节假日多陪一陪老人,所以就与各自其他兄弟姐妹商量好,今年春节之前,于腊月里就把四老接了过来,大家庭八口人一起过了个热热闹闹的大年。
这段大年时间里,路方和路程这小姐弟俩可是接受了一次系统的传统民俗知识普及,今天奶奶讲祭灶习俗,明天姥姥讲二十八贴花花的讲究,爷爷讲除夕的规矩,姥爷讲春节的禁忌。每天一课,把两个孙子孙女听得云山雾罩但是兴趣浓厚,时不时地翻词典辞海或上百度查证,经常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说法提出质疑,祖孙之间少不得争执辩论,有时候还拉着路明和程芳仲裁。
今年的大年因为这些传统文化的交流而变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显得更加热闹而有意义。路方和路程姐弟俩,每天自觉地抓紧各自的寒假作业、姐弟俩三天两本的读书竞赛活动以外,看春节档贺岁片、走亲戚拜年、游园等外出活动之外,最喜欢、最期待的就是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轮流讲解中华传统年俗的节目。
02.
正月十五,是与除夕相提并论的传统重大节日,老人们特别重视。今天轮着爷爷奶奶给路方和路程讲元宵节的习俗了。
早饭后,奶奶、姥姥姥爷分别出去到超市和粮油菜市置办元宵节传统食品的制作材料。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家里只有路方路程和爷爷三个人。
姐弟俩缠着爷爷赶紧讲故事。爷爷泡上一壶茶放在客厅茶几上和孙女孙子坐到沙发里,右手习惯性地在下巴摸了一把就开讲啦: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等,反正你们记住是元宵节就行啦。相传呐,元宵节始定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孙女路方手里搬着自己的历史课本和辞海,听爷爷讲着,不吱声地对照着查阅。孙子路程拿着妈妈的手机以备查百度,听爷爷说到元宵节有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夸张地惊叹道:嗷,这么长啦?其实他心里并不知道两千年什么概念。
"想不想听元宵节的来历?"爷爷左手端起茶壶边喝边笑眯眯地对小姐俩说:这里可是有故事的。
"要听,要听。" 路程迫不及待地拉着爷爷的右手晃了晃:爷爷赶快讲故事。路方左手托着脸颊右手按在辞海上,专注地看着爷爷。
"好好,好,听爷爷给你们讲。"爷爷本来这个年都讲上瘾了,再加上今天屋里就他一个老人独占"讲堂",没有其他人插话、争辩、抢白,尽显权威的时刻到啦,就咳了两声清清嗓子打开了话匣子:要了解元宵节,起码得从三个方面讲起。
"三个故事吗?"路程迫不及待地打断爷爷的话道:好,故事越多越好。
03.
"这第一个故事,就叫做‘诸吕之乱’。"爷爷笑呵呵地讲:话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他那性格懦弱的皇子刘盈继位后,被其母后吕氏越权代政,刘盈寿命不长,病死后,吕氏独揽朝政,大量培植娘家人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吕氏病死后,其娘家诸吕害怕失去权势,被刘氏宗亲报复、迫害,便密谋作乱意图夺取刘氏江山。计谋泄密,跟随刘邦忠于汉朝的开国老臣周勃和陈平通力协助刘氏后代诛杀吕氏族亲,于正月十五平定了"诸吕之乱"。众朝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为人宽容平和的代王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
路程听得稀里糊涂的,孙女路方很兴奋地说:汉文帝是西汉继开国皇帝就帮之后第一个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和他的继任儿子汉景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时代。
"对,还是小方懂的多。"爷爷很满意孙女的表现,接着道:第二个故事,咱说一说元宵节的来历和活动。
"元宵节是这个汉文帝定的吧?"孙子路程见姐姐得到爷爷的表扬,也不甘示弱地抢话头。
"孙子说的对。"爷爷笑眯眯地用手摸了摸孙子的头: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为了庆祝周勃等忠臣平定"诸吕之乱"之功绩,就把这一天定为举国同庆的元宵节,每年正月十五夜里就出宫与民同乐。因正月是一元复始的元月,夜同"宵",十五夜里月儿圆,这一夜称为元宵。民俗,元宵之夜,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放烟火也是汉文帝定的吗?"孙女不确定地问道。
"元宵节的活动,是随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后人们逐渐添加丰富的。既然是喜庆的日子,怎么高兴就怎么玩呗。"
"那元宵节吃元宵,不是要吃正月十五的夜吗?"孙子更是突发奇想:白天、夜晚又不是食物,咋能吃?
爷爷哈哈大笑起来。觉得孙子的问题虽然幼稚,可是有想法,很好,也没直接否定。
"元宵自古本来指的是正月即农历元月第一个月圆之夜,不是食物。"爷爷抬头仰望似有所思道:古人最初发明的糯米粉包裹着甜馅料的一道白白圆圆的美食,最初不叫元宵,尤其南方至今都叫汤圆,因为庆祝元宵节这一天,天南地北的人都吃,被演变统称为元宵了。再后来就形成了正月十五吃元宵赏圆月的元宵节民俗。
…… ……
爷仨正聊得起劲。姥姥姥爷、还有奶奶都陆续提着大包小袋地回来了。姥爷还掂着两个大灯笼,进门就喊:路方、路程,快来接着,看姥爷给你们买的好东西。
04.
今天元宵节的传统美食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们都很得意的手艺。可是一大早,他们之间就对今天要吃元宵节传统美食的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然后各自采购材料,说是回来比拼一下,让子女和孙子女们品尝评判孰优孰劣。
爷爷奶奶是南方人,说今天要吃汤圆,奶奶要给大家露一手。姥姥姥爷是北方人,说元宵节就得吃元宵,姥姥说她做的元宵可是一绝。
爷爷对孙子女俩说:好啦,咱们开始制作元宵节的美食啦。
"爷爷,就让奶奶、姥姥她们做吧。"孙子路程拉着爷爷的一只手央求道:元宵节的三个故事,你才讲了两个,还有一个没讲呢!
爷爷顺势拉起孙子从腋下环抱着路程说:走吧,咱做汤圆去,这第三个故事就是元宵节美食。咱们边做边讲,你也看得清楚记得住。
05.
奶奶和姥姥商量,厨房里展不开,分两个场子操作:奶奶一个人可以做江南美食汤圆,就在厨房里做;姥姥和姥爷做元宵需要的场地得宽敞些,就在餐厅里操作。
爷爷领着孙女和孙子先到厨房,指着一个面盆说:瞧见了吧,你们奶奶用手搅拌揉搓的白色面粉可是南方特有的糯米粉,和面可有讲究啦。
"这和面讲究可大啦"奶奶一边使劲揉搓着,一边回头对孙女和孙子笑笑说:这糯米面是把糯米搁水里泡发足够的时间,才用石磨磨出来的。和面得用温水,和好之后,用湿蒸布盖着醒一阵子,才能做汤圆。
说着,奶奶已经把面和好并拿着洗净的湿蒸布盖到面团上面道:好啦,等它醒一醒。
"路方、路程,你俩过来看你姥姥制作元宵馅的技术。"姥爷在餐厅里给姥姥打帮手,喊路方和路程过来见识元宵制作的精良工艺。
"来啦!"路方和路程由厨房里退出到餐厅,只见姥姥在一个大盆里兑料,姥爷拿着一双筷子使劲搅拌着,路程问:姥姥,你这都是啥呀?
"你们看,这是姥姥我独家秘制的元宵馅,有核桃仁、五香花生米、芝麻,这可是姥姥姥爷去大市场精挑细选的,还请专门的炒锅炒熟了的。"姥姥指着面前的几个袋子说,并把小勺子递给路程:来,你们可以尝一尝。
"那个像豆腐的是啥?"路程指着一块红色的块状物问。
"这是山楂糕"爷爷边搅拌边介绍:这边还有红糖、枣泥、蜂蜜,都得掺进来搅拌均匀。
一会功夫,只见姥爷把盆里的拌料倒在面板上,拿起擀面杖来回擀压压成了一个大饼。
06.
这时,爷爷由厨房过来拉着路方和路程进厨房看奶奶调制汤圆馅。
奶奶正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搅拌,对孙女和孙子说:我这汤圆馅料才是讲究,有白糖、芝麻、核桃仁、玫瑰花、豆沙,马上就可以包成汤圆啦。
爷爷给姥姥递过来一个盛放容器,对孙子孙女继续讲解:咱这汤圆,可是宋代时开始流行的元宵节食品,最初叫做"浮元子",这是南方人正月十五最爱吃的元宵"。
"汤圆的馅料没有一定,各家根据喜好选配,做出来的汤圆风味各异。"奶奶接着话头说:汤圆做成型后可以放冰箱里冷冻着放很长时间。
奶奶一边说一边拿过醒好的糯米面团开始包汤圆。奶奶对小姐弟俩说:你们洗洗手,来跟奶奶一起学包汤圆。
姐弟俩很兴奋,赶紧洗手,学着奶奶的样:揪一块面疙瘩,放手心里简单团搓一下大致成球状,再大拇指摁成凹饼,用勺子挖半勺馅料搁进去,再把面饼向一起捏,完全包着馅料,再放手心里轻轻地团搓成光滑的白球球。
小路程用力过猛,团搓时把馅料给挤出来了。奶奶说:没关系。别太用力。然后手把手再教。
姐弟俩学得还算快,不一会,像模像样地包好了几个。爷爷指着包好的汤圆,对姐弟俩说:咱这汤圆有多种吃法,可以汤煮,还可以蒸、油煎、油炸。
"对,我想起来了,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饭店吃饭,好像就有油炸汤圆。"小路程兴奋地说:那一次,我还差一点烫着舌头。
爷爷奶奶一听直夸孙子见识广。路程得意地对姐姐伸了伸舌头。
07.
"方方,你和弟弟快过来看。"姥姥喊着:这边的元宵制作就要进入精彩瞬间啦!
姐弟俩一听,赶紧边搓手边转身到餐厅。只见姥姥正用刀,把之前压制的馅饼切条再切成龙眼大小的方块。
"我知道,等会姥姥用和好的糯米面把这方块包起来搓成汤圆。"路程自以为已经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方方质疑地看着姥姥道:是这样吗?姥姥
"这可不是包汤圆,咱北方是滚元宵。"姥姥笑而未答,姥爷接着话茬说:你们看这是啥?
姐弟俩扭头,只见姥爷从阳台拿着一个藤条编织的大大圆圆的物件走过来,解释着:这叫簸萁。
姐弟俩看稀奇地用手摸摸,不知道何用。
姥爷端着簸萁,姥姥把糯米粉倒进簸萁几碗。然后把馅料饼切成的小块用漏勺在一个盛水的小盆里过一下,倒进簸萁。姥爷使劲地摇晃并不停地腾挪变换着着两只手的位置使簸萁边旋转边晃动。馅料方块在簸萁里跳跃翻滚,浑身沾满了白花花的糯米粉。
"真好玩"路程拍着手说:姥爷,让我摇一摇吧?
"你能端动?"姐姐瞪了一眼弟弟说。
姥爷呵呵一笑道:你姐说得对,你端不动的。
不知啥时候,爷爷也过来观战,对着小姐弟俩说:你姥爷姥姥他们这是北方的"滚元宵",奶奶做的是我们南方的包汤圆。做法不一样,煮起来看着也不一样,吃起来口感差别也很大。
姐弟俩都转向爷爷,很认真地问:有啥不一样?
"元宵的馅是干的硬的,外面是靠滚动粘上的糯米粉。"爷爷指着姥爷簸萁里正在翻滚跳跃的白球说:元宵不能放冰箱冷冻,要不然就会散掉。煮熟后元宵的内心虽然熟透但还是硬的有嚼劲,锅里会有很多元宵外皮的米粉脱落,煮成浑浑的米汤一样。
"那汤圆呢?"路程又抢在姐姐前面问道:煮着和吃着啥样?
"汤圆的外皮是和好的面没有粉,锅里的汤是清的。"爷爷接着解释:汤圆煮熟后,内心是流动的粘液状,吃起来得一小口咬开散一下里面的热气,要小心汤嘴烫舌头。
"嗷,这样啊!"姐弟俩边感叹边点头。
08.
路明程芳夫妻的单位离家都不远,下班后就赶着回来吃元宵和汤圆。
他俩到家,见双方四老刚好都已经收尾,正烧开水准备煮元宵和汤圆。双火头的煤气灶,双方各用一个烧水说着话就已经开锅。
路明和程芳换衣服洗涑,儿子跟在屁股后面叽叽喳喳地讲着爷爷讲的故事,和爷爷奶奶与姥姥姥爷做汤圆和元宵的趣事,兴奋得手舞足蹈。
不一会,奶奶和姥姥都发出了开饭的号令。
餐桌上八碗汤圆、八碗元宵,再加几道菜,摆得满满当当。
路方和路程左瞅瞅,右瞧瞧,热气腾腾的满满一大桌碗里白白胖胖圆溜溜的糯米球令他们看傻了似的,分不出哪个是姥姥做的元宵,哪碗是奶奶做的汤圆。
奶奶和姥姥都争着要让俩孙子女先品尝并多吃自己的杰作,推着碗或端着碗往小姐弟俩面前堆。
路明说:你们先别争,都能吃到,大家都坐下吧,先偿哪个后吃哪个还不都是一样,每样先偿一个,品品看。
大家纷纷落座,都拿起筷子,随便夹起一个品尝起来。
程芳也不知道孩子们先夹到元宵还是汤圆,就特意提醒俩孩子慢点:先咬开个口,吃不带馅料的一小半那部分,再吹口气,稍微凉一下,之后再吃那大半个。
奶奶和姥姥虽然都拿起了筷子却没动筷子吃,而是看着子女和孙子女四个每人几乎都吃了一个,迫不及待地异口同声问道:怎么样,好吃吧?
只见路明程芳和两个孩子都点头"嗯,好吃,好吃。"路方和路程还都伸出左拇指点赞状。谁也不知道他们几位都吃的这第一个到底是汤圆呢,还是元宵呢?
09.
听着子女和孙子孙女们的夸赞,奶奶和姥姥都心满意足地呵呵笑起来。
爷爷和姥爷也一边品着一边会心地相视对笑。
餐厅里的笑声伴着碗里的热气袅袅升腾,一派元宵佳节的喜庆气氛温润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