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心武认为人和树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
他是这样描写他的对应树的:
我忽然觉得有一棵柏树特别地入眼亲切,那不是一棵古柏,是古柏林中补种的一株相对细瘦的柏树。一刹那间,我觉得自己和那株补种的柏树之间发生了一种灵魂间的默然互动。
那棵树并不出色,与古柏相比近乎拙劣。
不完美,但有灵气。
2.
总有人终其一生追逐完美。
以前听过一个很极端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年轻女子,她太爱自己的青春韶光了,以至于不能想象有一天,满脸的胶原蛋白流失,第一条皱纹爬上眼角是一种什么感觉。
于是她选择了在青春正好的年岁把自己杀死,让生命定格。
正如如尼采所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
生命本身就存在瑕疵,无法躲避。
只要活着,我们便在老去,每时每刻。而当衰老停止的那一刻,生命也将不复存在。
3.
对完美的病态追求和对瑕疵的零容忍可以轻易地摧毁生命原本的美丽。
美从来就不等同于完美,真正的美是自在舒心的。
如果你深陷自卑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可能是你太过在意你的弱点。
倘若你不幸被评价为虚伪,也许是你把过多的注意力留给了所谓的完美而不是真实。
也许,生命的本质就是瑕疵。
死抠那些无法弥补的缺憾于事无补,只是平添痛苦。在平凡生活中感受幸福是很多过来人磕磕绊绊几十年才得到的教训。
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中说:我明白自己有很多的弱点,但我从未嫌弃过他们,因为不论如何,这都是我的一部分。
4.
一味的美也会单调且了无生趣,人往往是因为性格上的弱点而有了血色。
《飘》中的斯嘉丽自私任性,《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自视甚高,我们没有因为这些缺点而对他们心生厌恶。
相反,她们的形象因此不同于教科书里完美的存在,她们因喜怒哀乐和小黑暗而鲜活。
我们身上有痛点那是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分毫不差的编码机器。
人就是在不断的与贪吃,懒散,贪婪,自私做斗争中成长的。
缺点很多时候是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你会因为一个人的闪光点而喜欢他,却会因为他的一个小缺点而爱上他。
5.
当然,弱点也不是你一生碌碌无为的借口。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应该自我完善。
人性中对完美的追求此时便能促进改变,然而追求要有度,过分地关注于自身的不足很容易本末倒置。
无限度放大弱点,忽视优势,会让改变的方向出现偏差。
过分地用完美主义来指挥人生,往往会让痛处更加醒目。
弱点可以和闪光点和平共处。
我知道我的缺点,我也懂得我的好处。
我知道我有多好,我也知道我有多坏。
6.
谢德才笔下的凤凰古城,“翠翠楼”里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潮湿给字幅下端染上了鲜黄青绿的印痕。
没人会去怨恨那些绿霉,字迹可能已经模糊,但是凤凰的故事,古朴的民风,一如流淌的沱江,从来没有改变过。
古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们见证了朝代的变迁,人的轮回。
他们身上斑斑驳驳的,花纹中还有着残存的泥土,他们静静地注视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老、病、死,朝代更替,风云变幻。
你也有弱点,我也有痛处。
你我都不是圣人,只有会痛,会害怕的人才会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