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岸花开
导演姜文曾在采访中挫败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人生最大的挫折就是母亲的差评。
网上有个视频,让人深感难受。
孩子正在也作业,妈妈在旁边唠叨,你的字怎么写得七扭八歪的,擦了重新写;孩子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慢慢的,妈妈在旁边唠叨,快点吃,要不凉了。
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差评师”。很多时候,就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引火烧身到孩子身上。
当我们家长在给孩子进行差评的时候,孩子在身心方面会有很多情绪。
1. 挫败感与无助感
"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够好"的认知会让孩子失去尝试的动力,尤其在反复否定后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
2. 愤怒与叛逆
青少年可能通过顶撞、对抗来表达对控制的抗拒,例如故意降低学习投入或挑战规则。
3. 情感隔离
部分孩子会逐渐关闭与家长的沟通通道,用沉默保护自我价值感不被进一步否定。
长此以往,孩子在心里方面会产生很多影响:
1. 自我认知扭曲
长期接受负面标签(如"笨""懒")的孩子,可能将批判内化为自我定义,形成"冒充者综合征"。
2. 焦虑与完美主义倾向
-为获得认可而过度追求完美,但成功后仍会陷入"下次可能失败"的持续焦虑。
3. 关系模式复制
-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两种极端:要么过度讨好他人,要么对批评异常敏感。
那么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呢?
1. 渴望被看见。
"希望家长注意到我熬夜修改了三次的作文,而不只是分数没达到90分"。
2. 需要情感支持。
"当我考砸时,比起指责更想要一个拥抱和'我们来看看哪里可以改进'"。
3. 追求自主权
"希望父母能问我'你觉得怎么做更好',而不是直接说'你这样不对'"。
看到孩子的身心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为人父母,都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品格,健康成长比成绩还 要重要。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精神上击垮一个人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其自我否定”。当父母觉得孩子糟糕,孩子才是真的无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