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毛姆的《刀锋》。不知不觉间看了好几部毛姆的书。对于人物不能妄自揣测,希望读《毛姆传》能窥见一二。原来只是喜欢看书,消遣多于其它,没有想过作家会怎样将现实或虚幻的生活进行编织,写成美妙的文章。需要假以时日,以经历,以才能,以悟道等等。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莫不是出自作家,都是他触摸到的世界。
现实的生活总是很难把握,庞杂且千变万化。不变的是过去。严格说头脑里的过去也是在变化的,只是自己想当然的认为过去是不变的。
《刀锋》的扉页上是印度《迦托·奥义书》里的一句话: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对于情感,我觉得至少过了一个刀刃。不得而知是不是拉里看见过的草原。拉里终究是要回到现实。
路上听《了不起的盖茨比》,对于作家菲斯杰拉德有这样一句评论:作者既能激烈的投入,又能冷静的抽离,这种特征决定了小说独一无二的魅力。朋友评价他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沉迷在豪宅中的派对,不醉不归;而他的另一半,却冷冷的站在窗外,派对背后所有的幻灭与失落他都能算的仔仔细细。
早就知晓这就话: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奇葩说》里罗振宇把他作为经典引用。原来是菲斯杰拉德本人 的智慧,只可惜他只活了四十多岁。
留一只眼睛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