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指从小成长的家庭。长大成家以后组建的家庭叫新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原生家庭。而且性格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
个人感悟
对原生家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和因素。
父母在家庭的生活中,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如何把父母的角色扮演好,对老人和孩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原生家庭的讨论,说明我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挖掘。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在家庭当中的位置,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份良好的环境。
## 米苏分享 分析原生家庭的意义
其实对原生家庭的分析,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人格特点的根源。但原生家庭并不是我们不肯成长和改变的借口,因为我们的幸福、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小喜分享 心理学角度对家庭的理解
一、储爱槽原理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个储爱槽,顾名思义,是用来储存爱的,来自各个方面的爱。最主要的两个爱的来源是爸爸和妈妈。婴儿逐渐长大,爸爸妈妈源源不断地往储爱槽里注入爱,孩子茁壮成长,因为吸收了足够的爱,孩子也渐渐学会了爱人的能力。懂得爱和被爱,这样的人是性格健全的,也是幸福的。
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那么幸运,父母去世、离婚、争吵、身体暴力、冷暴力、酗酒、赌博等等因素都会导致孩子的储爱槽匮乏甚至干涸,俗称“缺爱”。这样的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被爱和爱人的能力参差不齐,性格自然不够完满和健全。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这些孩子长大后会不同程度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备受折磨。
当然,我不能危言耸听。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也不同(气质:心理学术语,孩子生下来就有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多血质比如张飞,抑郁质比如林黛玉。)所以一样的创伤对不同的孩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父母离异,比如孩子跟着妈妈,如果爸爸在离婚之后也扮演好了爸爸的角色,比如多关心、多陪伴等,这样孩子的储爱槽几乎会是满的。又比如:父母一方去世,继父母扮演好了角色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之,每个孩子都需要充分且稳定的爱。
二、俄狄浦斯情节
也叫恋母情结,每个人几乎都有恋母情结。其实,女孩的恋父情结会比较多,男孩的恋母情结会比较多。并且人们择偶的时候,男孩会比较倾向于照着母亲的模样去找,女孩倾向于照着父亲的模样找。当然了,不是说完全一模一样,而是倾向于找相同的相处模式,或者参照相同的特质,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也是有很多变数的。有一个心理学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为什么你总是遇到渣男,因为你童年缺了一个好爸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童年好爸爸的缺位使女孩在择偶的时候没有参照对象,会迷茫。更可怕的是如果受到来自父亲很多的伤害,长大以后择偶的时候会有受虐倾向。因为与父亲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这种模式是熟悉的、安全的,即使痛苦也会走入这个模式,很难改变。
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一旦形成了,并有了一定的模式,就会一直照着这个模式走。人们每天接受到的刺激和信息超级多,但是表意识能处理的很少,人们只能选择自己习惯的、想接受的信息来输入,其他信息会转入潜意识。所以如果你习惯了缺爱、受虐、被冷落、被讽刺、被挑剔,你就会一直照着这个模式来输入外界的刺激。很可怕吧?
但不是完全不能改变,首先你要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就是掰正自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看心理学的书籍等等很多手段。
## 柠檬分享阅读感悟
最近我读了周冲的短篇《人间味》,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母亲此生积怨颇多,贫困、卑微、辛劳与冷漠使她无从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亲的美貌又令她紧张,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经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轻易令她发作。”
她的家庭,父母长期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对孩子的关心止步于吃饱穿暖,基本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交流。母亲从家庭收到的戾气,不经意间宣泄到子女身上,夫妻之间似乎只剩下搭伙吃饭的感情,互相拆台、恶言恶语像家常便饭。
试问一个婴孩,从小要在这样扭曲的家庭中度过十几年,她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她曾经郑重地发誓,不想成为这样的父母。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个性和行为中鬼使神差地充满了来自原生家庭的暴戾,它仿佛一条寄生虫潜伏在她体内,无声无息。等着在某个时机忽然露头,邪恶又黑暗,好似瞬间就要把她生生毁掉。
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个先天还不错的孩子生吞活剥。
## 小兰 作为父母分享对原生家庭认识的重要性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作为孩子的父母,去思考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因为经过深度思考,会真正认识到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养出心地善良、积极努力、自信阳光的优秀孩子。
当父母适时放手,孩子独行在人生路上,也将无惧风雨,拥有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重塑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