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下旬,接到通知,在国家基础教育研究网注册,下载研修宝,开始为期月余的线上暑期学习。按照全国新课改推进计划,陕西省在2022年开始使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部颁)。因处于疫情时期,要求完成线上学习。

刚开始的三天,我一直在通识教育部分聆听各位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与分析。因为此前,由西安市教育研究院和碑林区教研室先后进行过几次专业培训,已经系统学习过《新课程标准》(2017版),学校也邀请教改实验区的专家分享过一体四层四翼以及任务群、大概念等方面的内容,所以通识教育相对而言,接受比较快。

聆听来自教育前沿的声音,不断充电的过程,也充满了面对现实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突破局限的挑战。观念不及格,一切等于零。真正阻碍我们前行的因素,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突破自我的局限,自觉打通新旧观念之间的隔阂,深度融合新的教育理念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行为。

三天正值伏天,屋外蝉声嘶鸣,屋内空调冷风嘶嘶,从任务群的概念与内涵开始聆听,感受到专家讲座真是慧眼独具。从文化转型的高度看语文课创新,凸显新课程的时代性;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层层剥笋,呈现新课程的综合性;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统整多重教育价值,突出其大主题布局;从自主、合作、探究入手,谈新课程的实践性;从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角度入手,来解析新课改的大任务及设计;从贴近学生实际出发,强调新课程新教材的生活化;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谈语文教学的大情境。

聆听中也不断回顾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走过的不同阶段:从文本为纲到知识为纲(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再到行为训练为纲(听说读写分项训练),自以为已经触摸到语文教育的脉象,却忽然发现从能力到素养之间的一次飞升,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语文活动为主线(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不断整合目标、内容、情境、方法、资源、评价等,把过去的文本、知识、行为训练统摄在一个核心素养的新系统之内。

专家的讲座采取三人讨论的方式,有理论阐述,还有课例解说,比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有情境与任务设计,还有语文系列活动的目标与具体环节等内容,让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