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自己是个孩子,请读一读下图左边表扬的话,再读一读右边鼓励的话,你分别会怎么想?你的感受分别是什么?你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决定?
表扬和鼓励看起来很像,其实质却大不相同。表扬的话通常大而空,只针对完成了的、完美的结果,忽略过程,且是从发起表扬的人自身感受出发,容易剥夺被表扬对象的自我成就感,长此以往,被表扬人会丧失自信,变得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并对表扬产生依赖。而鼓励的话通常有明确指向,详细而具体,带着对被鼓励对象的尊重和欣赏,只注重过程,不在意结果,承认对方的成就及其努力中的责任感,意在激发被鼓励对象的内省力量,让对方觉得自己有价值,长此以往,被鼓励对象就会越来越自信,自立,且愿意尝试、愿意接受失败,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
表扬如同糖果,只能偶然为之。而鼓励却应该成为每天都给予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活必需品。下面是自己在家中一天实施鼓励的案例,拿来和大家分享。
案例一:一早儿子的同学XX来家里等儿子一起上幼托班,两个小家伙正聊着天,先生送了女儿后回家,打开家门的瞬间,儿子跟先生打招呼:“爸爸,你回来啦!”XX也跟先生打招呼:“多多爸爸,你回来啦!”我马上说“我看见你们两个都很有礼貌地跟爸爸打招呼了,真好!”(如果是表扬,我会说“你们都很有礼貌!”,或“你们都是好孩子”,或“我很满意你们的行为!”)
案例二:儿子看到XX手上的费列罗巧克力,想要,自己主动询问“XX,巧克力可以给我一颗吗?”XX友好地给了,儿子说“谢谢!”,XX回“不用谢!”我马上对儿子说“多多,你刚刚的行为非常正确,你是先问XX,而不是动手抢,并且说了谢谢,你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随后又对XX说“XX,你是个很会分享又很有礼貌的好孩子!”(如果是表扬,我又会说“XX你真棒!多多你也很棒!”)
案例三:XX把巧克力的包装纸扔地上了,我看到后本能的反应是“XX,你把纸捡起来”(命令式的),话到嘴边想起来不能用这个句式,马上改口“XX,你把纸扔地上的行为是不对的哦!(强调行为,对事不对人)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小家伙没反应……我继续“你刚刚跟多多爸爸打招呼,又跟多多分享巧克力,还说'不用谢',我觉得你是个又会分享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先肯定他这个人)!那垃圾可不可以扔地上呢(再回到事情上)?”答“不可以。”再问“那要怎么办呢?”答“把它捡起来扔垃圾桶。”然后,小家伙也确实这么做了,并且毫无抵触情绪。我继续强化鼓励“XX,你是个勇于改正错误行为的好孩子!”(如果是表扬,又是一句“你很棒!”)
案例四:姐姐带回了月考的成绩单,需要家长签字并写评论,我的评论是“女儿,你真的很努力,这是你应得的荣誉和用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美丽花朵。当然,这也要感谢你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希望你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此炫耀,也不以此为压力,做最真实的自己。”(如果偏表扬的就可以写“女儿你真厉害!我为你感到骄傲!再接再厉,加油!保持好成绩!”估计女儿除了感受满满的压力,再无其他了。)
案例五:傍晚儿子玩秋千掉了下来,嘴唇内侧被自己的牙齿磕破,哭了一通(期间当然有拥抱、有共情、有安慰)。回家后,姐姐开门迎接我们,我告诉姐姐“刚刚多多磕破嘴唇了,不过只哭了一会会,很勇敢!”晚上跟先生打电话,又提这事,还是当着儿子的面说了这句话。这句话传递了两重含义:1、当你有了痛苦,是被允许合理宣泄的;2、即使你哭了(宣泄痛苦),你也还是勇敢的。(如果是表扬的话,就是简单的“多多你真勇敢!”那孩子反而会有羞愧感,他觉得自己哭了,应该是不勇敢的。)
还有案例六、案例七……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要多鼓励,少表扬,帮助孩子建立信心,体验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