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大家都很熟悉。自明清以来,八股就是科举的考试文体,段落有严格规定,内容空泛,形式死板,束缚人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明清时期很多做官的人都是死脑筋,八股考出来的,不是文学大才,就是死脑筋的书呆子。
我倒觉得,时代在进步,选取人才的方式也在进步,现在的考试方式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但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和考八股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评判一篇作文的第一标准,竟然是看字写的怎么样!也许我这么说,仅仅是因为我的字不好,我也承认,字写的好是很重要,但考作文,主要不是考文章写的怎么样么?字写得好不好是一个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条件。殊不知现在的评分标准,老师拿到一篇文章,一看这个字写得很工整,美观,即使是一个绣花枕头,也直接就先放到一类文里去了。
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的确是,字写的好,的确可以赢得人的好感,但这不是书法考试,是语文考试!不要说书法是语文的一部分,不见外国人写论文看字好不好的。并不是字写得不好,文章也就一定写得不好了。比如,下面这张手稿是汪曾祺的,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文学大师。
还有就是,你知道一个老师批完一篇考场作文要多久吗?我们老师说,她一个小时能批60到80篇作文,平均下来,一篇作文,只有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甚至更短,按老师自己的话说,有点草菅人命的意思,我也觉得如此。她仅仅是简单阅读一下开头结尾,快速浏览一遍中间的内容,就在试卷上决定了你的命运。你中间的内容里殚心竭虑埋好的伏笔,做好的铺垫,亦或是冥思苦想的押韵,生动形象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很可能就被老师一眼撇过,毫无印象。正如一个女孩,文静优雅,气质良好,她化了精致的妆容,让人觉得自然舒适,却被路人一眼掠过,留在路人眼中的,是浓妆艳抹,招摇过市的,浅薄的妇人。《儒林外史》里,还有周进细细品读范进文章的情节,现在,痴人说梦!
一旦你的作文被评为优秀作文,好了,全年级都流传你的范文,登报,登书,无比风光,一个病句也被说成是十分巧妙的写法,所有瑕疵都能有无数理由说出好在哪里,十全十美,天下第一。如果你拿着你用尽心思,十分优秀,却没有得到重视和赏识的好文去找老师辩白,你非常巧妙的伏笔会被说成是累赘,别有深意的病句也是文章的败笔,一个含蓄的结尾会被说成是看不懂,一千个低分的理由~
讽刺的事情比比皆是。父母离异,自小和父亲居住的孩子从作文书上抄来的《母爱是一盏灯》成了范文,另一个孩子真情实感刻画的母爱被评说是太老套,无真情。许多学生表示自己认为好的作文从来低分,一塌糊涂的都是好文。更有规律总结:
真实得分=总分-实际得分
实在是中肯啊,中肯到了极点。
我的许多作品写出后,评价都是:好文章,但考场作文是低分。
我不知道这样的作文用处何在。也许是一无是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