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最近的热播好剧,《小巷人家》一定榜上有名。
自开播以来,这部剧热度居高不下,口碑更是持续走高,豆瓣评分高达8.1。 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讲述了在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的一条小巷子里,庄家、林家、吴家两代人的生活故事。
剧中,吴家的女儿姗姗,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本有可能成为小巷里的第二个大学生。 可中考时,父亲偷偷改了她的志愿,把高中改为中专。 在他和妻子看来,就算姗姗读了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就算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分配工作。 的确,读大学后的发展未必比中专好,但至少能让姗姗有更多选择权。 而不是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条件相对差、离家远的乡镇学校;也不至于因为学历低,难往更好的工作岗位上调动。 眼界狭隘的父母,很容易因为一时利益,断送孩子未来;眼界开阔的父母,则会从多个维度长远考虑问题,做出更好的选择。
庄图南之所以能成为小巷里的第一位大学生,与母亲黄玲有很大关系。
高考前一年,生活在贵州的小姑子庄桦林,希望能在苏州为儿子求个住处。 被父母和老三拒绝后,桦林只能找大哥庄超英。 不仅如此,一向偏心的庄父庄母,还得寸进尺地提出,让老三家的两个孩子也住进来,三个人和图南挤一张床。 面对一家人的步步紧逼和道德绑架,黄玲果断拒绝,并耐心解释: 如果图南明年高考考不好,将面临学制和内容的改变; 他们住进来后,庄父庄母会不断地提要求,导致她和超英吵架,影响图南学习。 她表示不能让图南冒一点险,宁愿离婚自己带两个孩子,也决不让步。 最终,庄超英摔门而出,一家人不欢而散。 直到第二年图南考上同济大学,庄超英才理解黄玲的苦心。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 深以为然,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林武峰小时,家庭条件也特别不好,为了省点助学金寄给家里,他从高中起就过着喝凉水吃地瓜的日子。 与庄父庄母不同的是,经济状况好转后,母亲就让他别再寄那么多钱,攒钱成家。 作为当时难得的大学生,林武峰与初中生宋莹结婚后,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相反总是把妻儿放在第一位。 有一次,宋莹所在的厂子评选先进生产者,奖品是她心心念念的电视机票。 但她差几票落选了,伤心时,林武峰突然拿出用50斤粮票换的电视机票,并安慰宋莹说一定是同事嫉妒她太出色了,才没选她。 在林武峰眼里,钱是小事,宋莹高兴才是最大的事。 自幼在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林栋哲,虽然调皮,却特别懂事。 他会在妈妈被取消当年所有考核评分资格时,偷偷制作奖状送给妈妈。 由于林武峰工作原因,要一家人搬去广东,他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比起我,你们肯定更不想走,你们都决定要走,那就一定对咱家是最好的选择。” 后来,林栋哲和青梅竹马的筱婷谈恋爱,被问到何时与家长坦白,他贴心地说:“我得看筱婷的意思。”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就在于父母。“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平凡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