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的本命年,在老家人看来25岁的我到了该结婚出嫁的年龄了,从没恋爱过的我,今年感受到无穷的压力,每一次热闹的饭桌上最大的话题不是我的工作就是个人问题,我感到十分恐惧。
为什么会恐惧?
厌烦亲戚们看似多管闲事的问候——
这两年来一直有人给我介绍对象,24岁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年龄吧。
乡亲们说,这个阶段你还能挑挑拣拣,等到年龄大了,只有比人挑你的份,抓紧时间谈对象结婚
重点是,我竟然觉得他们说的有那么点道理!
看到了爸妈日渐衰老的身躯,充满希冀的眼神,他们今年已经51岁了,我在上海这么一年一年漂泊,临走的那天看到楼房破旧的砖瓦,我想,总有一天爸妈要是不在了我怎么办?
虽然想法很自私,有爸妈在,这是不得不认的事实。我上班一年半来,仍旧任性不改自己的幼稚,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孩子,依赖爸妈的心理赖在身上不走,如果挣的钱不够了,我还可以找爸妈要!
我这么想了,也确实这么做了。
为什么会恐惧到不知所措?
我一直都很倔强的强调,我是不会回老家工作的,就死在外边了。
家里人越是反对我的沪漂,我就越是叛逆极端。
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机会,我会不会在北上广混出头?
在一众乡亲的认知里,扎根北上广无非是在上海有房子。
乡亲们说,你想在上海不回来你只有嫁给上海人了,不然你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没有户口你的孩子上学也是一个大问题·····
你放弃医院的工作,早晚会后悔的!
他们说,你漂一辈子都买不起个房子,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回来!
我想到自己月月光的处境,工资付房租勉强能糊口,每个月总会感到经济上紧巴巴的,在相亲找对象这件事我意识到乡亲们说得有点道理后,我又很怕自己年龄大了,什么都没混出来的时候后悔怎么办?
因为自己的一无所有,被这群嫌贫爱富的乡亲们当做反面教材、当做笑料,我那时候该如何面对?
北漂沪漂的人流中,我们看不到的大多数多少人默默地被掩埋在岁月长河中?
北上广的城市大门在慢慢关闭,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你对未来有信心吗?
加入现在听爸爸的,回医院做护士,你愿意吗?三线城市的大门还对我开放吗?三线城市的大门也是不断关闭的!处处靠人脉、信息闭塞的十八线县城,回医院做护士,太没面子,还回得去吗?专业的知识早已漂洋过海扔得一干二净~
一时间心茫然,恐惧变成极度焦虑!
顿悟:我想要的只有北上广才能给
今天是我回到上海的第三天,上班回归工作岗位后,脱离老家那个寒风凛冽的乡下,我好像又变回了女希瑞,正能量满满爆棚。
我已经没有机会回头,从2015年7月我拉着箱子坐火车出来的那一刻开始,那就像子弹一样杀向前吧,戳进敌人的胸膛里!
24岁的我距离30岁还有6年,2017年开启我的蜕变之旅,赶上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我,虽然错过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流量的福利期,但是我认为我现在开始也不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为之奋力前行,看了新世相采访的30+岁的北漂人,即使那时候没房没车,又怎样?
我也得到我想要的了,我从十几岁在电视上看到的格子间、穿包臀裙的女秘书、电脑噼里啪啦打字的声音,西装革履的boss,那时候我告诉自己,以后我要做格子间的姑娘,我要做这样的工作。
现在,我实现了十年前的梦,尽管我的公司不是什么国企、外企、事业单位公务员。
在东方明珠下面合影留念,在上海的各个高校自习听讲座,去每个景点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宋庆龄故居对过世的国父国母肃然起敬;走那条静谧安雅的武康路,在红楼下幻想有一天那个晾被子的美女就是我自己·······
只有这里能提供给我发芽的土壤、湿润的气候,我好像不能停止漂泊,
即使迟疑我也没想过离开上海,我相信努力认真的自己!
即使迟疑,也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少年,你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别人不相信你,那你就只管放手去干,大干一场!
就像周杰伦《蜗牛》里唱的,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