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无意间夜探校园宿舍,才知道,夜修时间,宿舍大门紧锁,问原因,答曰:担心学生一人留在宿舍,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学校承担不起责任。
“如果内宿生身体不舒服,也不能回宿舍吗?”我好奇问道。
“不舒服,通知家长接回家,非休息时间,学生不能留在宿舍。”
现在的内宿舍生不舒服,必须在教室里坚持学习,无法坚持下去,由家长接回家。如果学校离家较近还好,但离家偏远的家庭,又没有车,学校的通知,就是圣旨,于是,父母必须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将孩子接回家。学校所以会如此规定,因为曾经有个别学校的学生,在宿舍跳楼自杀,校方陪了不少钱,为避免校方处于不利的境地,校方采取了这种自保的措施,但苦的是以后生病的学生和家长。
怀念八十年代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温柔以待。哪天觉得不舒服不想上课,便让同宿舍的同学向班主任请假,课间休息时间,有几个要好的同学会来宿舍围在床边和我聊天,其实也不是真的生病了,有时候只是有点不想去教室,躲在宿舍发呆看小说,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但现在的学生绝对享受不到一个人在宿舍独处的时光,学校不允许。
记得读高二时,睡眠不好,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于是,自己找老师办理了休学手续,回家休养。整个过程,都是一个人做决定。在休学的十个月时间里,边绣花,边看书,夏天的早上,去邻村对着一池望不到边的荷花发呆,没有考虑如果我学习不好,我将来的人生会被社会抛弃,我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之类的问题。我出生在农村,本来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更低的底层在等着我。我的父母也没有逼我,接受我的休学,假期结束,觉得有力量重返校园,便收拾行李上学,最终搭上了高考成绩末班车,不至于回家务农。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休学的自由,让成年后的我,对工作和生活有足够的把控感,可以在感觉到工作环境影响生活状态时,急流勇退,过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
八十年代的县重点高中,没有心理老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非常温暖,所以那个时候厌学失眠的我,不会被确诊为抑郁症,我只想休学回家,过一段时间,如果状态变好,回学校继续念书,如果不好,那么从此与学校无缘。
所以对青春期那段厌学时光旧事重提,是为了告诉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孩子厌学,天不会塌下来,接纳孩子的情绪和状态,给她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思考,也许,她只是暂时没有学习的动力,也许,她只是像我一样,想在荷塘边发一段时间的呆,好好看看十里荷花,给自己一段不受别人安排的青春时光。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休学一年,不会对整个人生造成多大的困惑。
当成绩成为大多数人的价值标准之后,整个学习环境就变了,学校以成绩论英雄。朋友曾经发了她读初三的女儿写作业时困得睡着了的视频,让我非常心痛。初三火箭班的作业比其他班级的作业多似乎天经地义,现在的孩子学习变得越来越辛苦。记得自己读初三时,各科任老师自觉轮流在第七节课到教室,方便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询问,有些同学比较排斥,因为我们不能去操场打球,去学校对面的山上玩。现在的孩子,除了学校的上课时间,大多不是在文化培训班上课,就是在去兴趣培训班的路上,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自然。
一天去琴行,老师聊起琴行一个读初一的学生,每天的时间被妈妈安排得满满的,妈妈恨不得这个学生吃饭时间还拿着课本。学古筝是这位学生通过软磨硬泡争取来的权利,妈妈觉得学古筝是浪费时间,对成绩提高没有好处,老师送古筝到学生家里,这位学生非常开心,但不敢在妈妈面前表露出来。非常可怜这位学生拥有如此望女成凤的妈妈,但愿她在妈妈的逼迫下能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
成人物质上的攀比,是对大人生命质量的伤害,孩子学习成绩的攀比,牺牲的可能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智力中等的孩子,学习再努力,最多只能达到中上的水平,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都是智力超群的学生。与其逼迫孩子无休无止的学习,不如评价一下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明确孩子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孩子应付自如的学习,别让人生的学习阶段,成为一生痛苦的回忆。
现在,犯抑郁症的学生越来越多,与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孩子失去自然乐趣和伙伴玩耍时光有关。以前,孩子被家长骂了或者打了,孩子跑出家门,和小伙伴在山上或田野里疯跑一阵,负面情绪便得到释放,回家便把挨骂挨打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现在孩子如果挨骂挨打,有些父母不让其走出家门,孩子困在钢筋水泥森林里,或者孩子存在人际困惑,没有朋友,负面情绪无处诉说,久而久之,便憋出病来。家庭和学校,如果只剩下学习任务,没有温情,对于孩子来说 ,真的生无可恋。真心希望,宿舍大门,可以在上课时间,对内宿生开放,让那个在教室里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的孩子,有一个独处的空间;希望所有的大人,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亲近自然,看云的流动,看花的盛开,看叶的飘零……。愿孩子,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