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严谨课堂模式,相对比国外有些国家自由平等而开放的课堂形式,根本就是大相径庭。我也一直在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与优劣。但现在我有答案了。 类似于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我们一般看孩子,总是精力旺盛,什么都想碰想吃。你让他静静坐在那里,基本不可能,千百年来,只有电视机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我们经常看古装电视里面学堂读书的时候,学子们都是双膝跪地。这就类似于佛家打坐和瑜伽的很多动作。先戒除浮夸不实与轻浮的毛病,因为我们很多人即便到了成年,坐在那里也是东倒西歪,二郎腿翘着抖啊抖。
身先静,身体自然也就静下来了。
而浮躁焦虑的本质往往是内心的不踏实不稳重更有深深的冒进和对自我的不了解不认同。一代大儒理学宗师曾国藩就是学习了他的老师唐鉴交给他的解决自己毛病的办法~~~静。操作方法也是一个静坐。从此他如获至宝,勤而行之,人生境界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自由开放的课堂模式很多人甚至教育专家都非常认同,还想要推崇。
但是我们学生的很多问题比如批判性思维不足课堂沟通不足没有主见等等,这些问题是具有庞大数量的老师和学生直系教育亲属的问题,老师总是树立一种权威的样子,不愿意甚至不敢让学生提出反驳意见。家长则更加可悲,中国父母总是以爱或者以为你好的名义控制你。强压之下对一个孩子,哪里敢于有不同意见。
接受了太多标准答案,就会连自己的不同意见都不敢提出了。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读书让人心灵宁静的力量足够让你内心的高潮迭起。不光是于浮躁和世俗中坚守自己的道德根柢,更是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用曾国藩的话说,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强大的内心单单通过做事是永远达不到的,那只是虚伪无能的伪装和刻意为之。 如果只是想要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知识,那也太对不起书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