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需索,一位瑜伽师傅说。
“真正的爱与个人得益无关,而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质量。当我们只想到自己,并算计如何得到想要的东西时,从爱的角度来说就一无所获。”
爱是一种给予的体验,一种分享的快乐,一种对别人福祉的真正关怀。
有时我们爱人,是取悦自己渴望被爱的欲求,试图填补内在的匮乏。
憎恶或者攻击他人,是被对方提醒了不愿被揭示的遮蔽的暗处。
愤恨或者狂躁,链接着内心长期积累的软弱和无力。
这些都是自我的战争,冲突于牢笼之内。
占有之心多起于需索,不安全感和对欲望的渴求;恶则是来自对这种渴求的执着。
被我们的光明和黑暗所吸引的人,或许都来自我们内心的一部分。
人的关系是在自私,偏见,懒怠中相互激发,各种磨损的,要保持对这个变化和成长关系的觉察,避免陷入执着。
情感,其实是一种残酷而理性的训练,克服天性中的虚弱,沉溺和执着。
真的爱只有一种方式呈现,用全部的生命供养。能够带来美好的东西,永远是给予。
任何心灵的改造,到最后都是恢复自身的强大,让生命变得更好是独自的事情,不是取悦于某人。
以马内利修女说,每个人都期待按自己的方式被爱,每个人都希望另一半能够对自己的期待做出反应,因此,许多情爱关系不过是一些从自身出发并且回到自身的行动。
对他人的需索,成为恐慌;
对他人的期许,成为失望;
对他人的依赖,成为伤痛;
对他人的容纳,成为安宁;
对他人的付出,成为获得;
对他人的怜悯,成为宽恕。
我们在这种以爱为名,却以人性冲突来获得成长的挑战中获得实践。
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可以被理解为理所当然地索取和伤害。其中包括认为错误都在对方,对都在自己。
爱是一种喜悦,没有机心,单纯而朴素,自然而亲密的喜悦。
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
爱是存在,也是行动。它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源泉。
恩爱,首先是恩,其次是爱。
照顾,怜悯,责任,承担,牺牲,给予~这种种一切强悍过单纯的欲望和爱慕。
行动强过语言,责任重于兴起,前者意味着更持续更久的力量。
要在关系里试着去提升和促进彼此的能量,不要消耗损毁。
当我们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想着去控制和支配对方,也未必要在时间的限度里始终彼此占有。
让爱流动,渗透,充满。恢复对人性的宽宏,感觉到泉水的清洗和浇灌。
这是自我恢复,也是调整和完善。
人应该得到美好的事物,但不应由它来决定悲喜。
花丛中经过,一身落英缤纷,双手空空。这当下的触碰,便是所有的意义所在。
爱不是贪婪与执着,爱是在每一个当下灌注深情。
——————摘自庆山《眠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