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大部分人可以沉迷几小时的抖音、快手视频,看时尚爆款文章,但却很难读完一本书(非小说类书籍)。
不少人其实有着读好书的良好初衷,可是一读起来,就发现那些陌生的词汇,烧脑的概念,以及某些作者自以为是的、不太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写作方式,都会让自己读来倍感吃力,于是书读上几页就被束之高阁。
我认为要坚持读完一本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你需要坚信“读书有用”。
速读专家渡边康弘说:
“阅读”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只要有“进步”的想法,愿意读书践行,无论何时都能重塑人生。
很多人视阅读为消遣,觉得读书不过是修身养性,其实很多好书写得是作者行之有效的经验之谈,如果你能学到,将对自己处理同类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近藤麻理慧《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就是教你怎么整理家庭杂物,只要学着做,多少都会有成效,近藤甚至还将整理做到极致,将其发展成自己的事业。
其次,好书是有能量的。
渡边康弘还提到,他觉得一本好书会凝聚作者的热情与力量,因而书籍是有“能量”的。
感知到书中强烈‘能量’的读者,是无法按捺自己心中的这种冲动的。他会想去与他人分享这本书的内容,或者将其作为礼物赠予他人。
比如看写中国饮食的《鱼翅与花椒》,作者邓洛普满怀着对中国美食的好奇,由最初的害怕到最后变得欲罢不能,许多外国朋友们看到她的种种饮食趣事,下定决心来到中国,亲口感受其描绘的美食。
第三,摒弃错误的阅读观点。
有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是:认为“阅读”就是要一字一句地进行理解。
一字一句的去读,去理解,一个小时读不了几页,一本稍难的书因此可能得读上好几个月。而且由于拉长了阅读时间,读者难免有读了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出现,因而不得不重新回头去读。
结果,读书时间越长,自己的压力越大,而且长期读书没有成果,很难对自己形成正向激励,所以大部分人读不到一半就会放弃,由此认为自己“不擅阅读”,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心理阴影。
为了破除错误的阅读观点,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快速阅读。
你可以集中注意力去读一本书,比如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这是本讲人的认知缺陷、讲事物发生概率的书,读起来有许多新名词,文章的翻译也很一般(译者感觉也并没有吃透此书),因而很难坚持读完。
此时,你不用在意理解清楚此书的每一章节,你就是翻看,把书从头到尾的翻看一遍。这样,原来可能要几个月读完的书,你可能单纯的看汉字,应该可以在一周就浏览完成。
这种浏览阅读方式,一是给你以成就感,至少这本书我“翻看”完了;二是让你至少发现其中一个或几个感兴趣的点。
2、深度阅读+勤做笔记。
把上一周你“看”完的书中最感兴趣那一页翻出来,重点阅读,有可能的话,请做笔记。
如果这个知识点涉及其他页,就把相关联的其他页内容也精读,最后你将得到关于这个知识点的、你自己的感悟。
如果说快速阅读是“用眼睛看”,那么深度阅读就是“用头脑想”。
比如读《随机漫步的傻瓜》时,我对几个交易员的不同人生轨迹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差异与职业发展状况记录下来。
3、及时输出。
经过深度阅读,你可以把获得的感悟及时写下来,发微博或朋友圈,形成自己的思考输出,这将鼓励你继续去完成下一次阅读。我经过认真思考,就把《随机傻瓜》一书的感悟,写成反映人生概率问题的短篇小说《一级恐惧》。
以上是我对如何读完一本书的个人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尝试使用,和我一起共读好书、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