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1超级牛叉的外交战争---城濮之战•二四回合
小武连连称赞,又道:“那第二回合呢?又是如何进行的?”
晋文公道:“第二个回合是伐曹之战,这一点没有疑问。不过曹国人早知道我们不会放过他们,倒是戒备严密、无隙可乘。似乎曹国的都城只能硬攻,于是我让先轸率各军齐上攻城,以取得他新帅上任后的第一个战果,进一步稳固他的地位。”
“但是先轸却不愿意在坚城之下消耗,说是还要预备同楚国大战,保存实力比较重要。于是我军暂时围困了曹都,并且向城内喊话---除非他们投降,否则我们绝不会走。一段时日之后,曹君派人出来议和,说是只要我肯亲自入城洽谈,他们便打算投降。”
小武睁目道:“这明显是一计,你入城一旦被抓可如何是好?”
姬重耳淡淡道:“即使知道这是一计,我们也还是要进城看看。于是我同先轸商议,就让一个人长得跟我比较像的人,穿着我的衣服,率领500名兵士入城谈判。另外,勃鞮还自请担任车夫、载‘我’驾车而进,因为他时常为我驾车、名声在外(显示君子不念旧恶),如此则对方不会起疑。”
小武结舌道:“这,这……”
晋文公毫无表情变化地道:“结果我军500余人方一入城,对方旋即关闭城门,乱箭齐发,包括勃鞮和我的替身在内,无一人幸存。”
“一见城门关闭,我和先轸在城外立知不妙,马上下令全军四面攻城,其它什么也顾不上了。可是曹都准备已久,城墙上各种防御设施一应俱全,我军虽然勇猛,但一时半会还是无法突破成功。”
小武皱眉道:“那你们这个眼前亏是吃定了?”
姬重耳依然淡淡道:“我军虽一时无法取胜,但是愤怒的士气还是吓到了曹军。为了让我军心沮丧,曹君下令将那500余具尸首全部搬上城头,叠起来展示。我军无可奈何,只得望城兴叹,我也是进退两难。”
“见此景象,先轸突然说他有一计,请我立刻下令撤军,于是我便照做了。原来先轸想起来了、曹都(山东定陶)城西一带的山地都是曹国人的祖先坟墓所在。于是我军马上开过去,象征性地挖开了几个坟头,再拿棺材骨殖回来向城头展示,说要尽挖他们祖宗的尸骨来报复!”
小武吐了一口气,道:“在春秋的时候,人们都怕对不起祖宗!你们算是抓到对方要害了。”
晋文公点了点头道:“这下子城中的人都软了下来,嘴中说要投降,并请我们万万不可去挖他们祖宗的尸骨。不过先轸并未要求他们马上投降,只要他们立即搜罗全城的棺材,将500余尸首全部装殓起来,3日之内送还我军,否则就继续挖坟。”
小武奇怪道:“你们为何不要求他们投降呢?”
姬重耳淡淡道:“曹国人嘴上说投降,但是并未山穷水尽,不见得会真的投降。如果又派人跟我们谈判,谁知道要谈到什么时候?而即使他们不投降,我们也不会真的挖坟烧尸,因为那是将他们逼到绝路上去了,双方非死战到底不可。”
“所以找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要求,让他们照做比较划算。并且先轸已经想好,等对方开城送500副棺材出来之际,虽然预先要求我军退后五里地---但我军在隐蔽处仍有埋伏。等棺材车出城一半时,四面晋军伏兵齐出,此时所有城门都被棺材车卡住,急切间关闭不了,我晋大军即可借机入城。曹都旋即被破,我军生擒曹君。”
小武震惊道:“原来先轸的连环计,就是利用这500具尸首来攻破曹国都城啊!果然连死人都是有利用价值的!”
晋文公依然表情不变道:“事后确实有人私议---先轸用兵不合王道。但我对此不置一词。因我早知他用兵不循常理、不择手段,但我时间无多,不取巧是不行的。所以委任他为中军将,就代表了我的态度。只要他能取得全胜,并让我军伤亡不多,无论用什么手段,也没什么不好。”
小武点头道:“好吧。你又取得了第二回合的完胜。”
姬重耳点了点头,舒然道:“此时,楚国已经感受到了我晋的威胁。他们围困宋都已大半年了,虽然筑起了长围,但进展丝毫不快。我军却连下卫、曹,看看就会接触到他们。不过,我严令军马不得继续前进,免得与楚军起正面冲突。”
小武赞同道:“你是要先巩固一下胜果吧?而且楚军所在地必扎有坚固寨栅,说不定他们就在那里等你们过去,以便围城打援、以逸待劳呢。”
晋文公微微笑道:“此后我们就在曹卫之地继续整军。先轸虽然胜了当大元帅的第一仗,但仍有人不服他。毕竟,两个月前委任他为下军佐就已经是超擢提拔了,现在又一步登天,从六卿中排名第六直接跳到第一,别人肯定有看法。”
“不久,由于部下触犯军令,烧死了我在曹国的一位恩人(僖负羁),我宣布杀了颠颉、贬了魏犨,这才真正让全军肃然、秋毫无犯,从此军中再无骄兵悍将。”
小武吸了一口凉气,道:“就连跟随你流浪了19年的武将,你都能下此重手;难怪军中再无人敢不听从号令了,先轸也不会因为升迁太快而指挥不动众卿了。”
姬重耳淡淡道:“与此同时,第三回合已经拉开序幕。事实上,曹国先前早已向楚国求援,楚将们的态度是、他们不但继续围宋绰绰有余,还可分兵一半前来救曹。只不过成得臣打算缓缓来援,先让我军在曹都的坚城之下消耗一段时间再说。但他万万没想到我晋先轸的用兵竟是如此的奇特而迅速,很快,救曹的援兵便发现自己已经来晚了,于是在半路上驻扎了下来。”
“听说我军在前线的势头正猛,楚成王有些不想打了。他观察到我晋已派使者联络齐、秦,便也采取了相应措施。秦国的路远,楚国一时也做不了什么;但在齐国方面,申侯与齐昭公的7个弟弟还驻守在谷邑,于是楚成王让申侯同齐国讲和,随后所有人撤戍而还---等于把谷邑还给了齐国。”
小武点头道:“楚成王做的很对,这次与晋对峙、先减少一个齐国这样的强敌,肯定是不错的。齐昭公既然得了渔翁之利,轻易取回了谷邑失地,应该也不会对楚国怎么样了吧。”
晋文公淡淡道:“同时,楚成王派人传讯给成得臣,让他从宋国前线撤围退军。只是前线的成得臣和副将斗宜申、斗勃都认为胜利在望,回信拒绝后撤。而且陈蔡之军都在宋国土地上获得了甜头,也鼓动他们不要撤。”
“接到成得臣的上书,楚成王有些犹豫。由于我晋没有继续前进,而且令尹(相国)子文认为若楚军一撤,中原各国就会立马倒向我晋;是故他们决议,让成得臣继续领军围宋,但是同我晋方面只相持、不轻易开战。”
小武点头道:“这第三回合堪堪打了个平手。楚国放弃了在齐地的利益,但是稳住了局面,集中精力在宋地。你也不敢继续进迫,对吧?”
姬重耳道:“不必客气。其实在这个回合里,我晋稍处下风!因为楚国虽牺牲了些许利益,不代表我晋有所收获,反而因此失去了齐国的支持。而成得臣集中了力量之后攻宋愈急,更是显示楚国不怕我晋。我并不想主动攻楚,他却利用宋国逼我先出手,同时也给了曹、卫两国恢复的希望。”
小武点头道:“明白了。你们既然在相持,双方的策略都是稳固防守、稳扎稳打,同时希望对方先出手、或者先撤退。”
晋文公点头道:“于是,第四回合很快开始了。宋都(河南商丘)被楚军围困急攻,已经快吃不消了。宋成公听说我晋军已到了附近,只是迟迟不来解他之围,不免内心情绪复杂。估计我晋是想索要好处,于是他搜罗宋国宝物,又将一些准备用来酬谢的土地登记在册,派两位大夫冒死偷越火线,跑到我军中来。”
“宋使对我传话,只要我晋能替宋国解围,事后册上之物他们必将一一交付于我国,他们主君对上苍发誓,决不食言。我安慰使者不必着急,便又与先轸商议。”
小武思索道:“你若是收人钱财,便必须与楚开战;若是不收,又显得不想救宋。宋人肯定怨你,那可如何是好?”
姬重耳淡淡道:“我当然明白这其中关窍。本来我正为齐国同楚国交好而烦躁;此时被宋国一逼,不免烦躁加倍。不过先轸又想出了一个妙计,可以借力打力,将压力转嫁于他人。于是我便告诉两位宋国大夫,不是我不想救宋,也不是贪图酬谢---原本我已打算立刻进军,但听说齐国同楚国议和,不免感觉被动。”
“而楚国既已同齐国交好,又已派人安抚秦国,那不如让此两大国参与调停,效果倒会比直接开战还要好些。如果楚国能买齐、秦两国的面子,就此和平解围退兵,则皆大欢喜---我晋分文不取,同时也说明我们是纯粹替宋国着想!”
小武惊道:“楚成王原本就打算退兵了。如果齐、秦两国派使者前来游说求和,楚人正好借驴下坡、见好就收,你晋岂不是更加被动了?”
晋文公淡淡一笑,道:“如果只是这样演变,此计当然不可行。不过此计妙就妙在步步连环。我跟宋使故作大方,请他二位分别去齐、秦二国跑一趟,也将原本准备送给我的册子分为两半,分赠给齐、秦二君。如此,齐秦二国看在好处的份上,之前楚国使者对他们的态度又很谦卑,料想只要动动口舌,就能既得面子又得里子,何乐而不为啊?”
“而对我晋来说,光是不要报酬,还不够显得大公无私,好戏还要演得更深入一些。我让宋使出使齐秦二国之后,回国时再带话给他们主君:就说宋国人辛苦了,我心里都明白。即使楚国人和平退去,你们的损失也已经太大了。”
“因此我晋不但不要报酬,而且将会把手中曹、卫的一些土地,转送给宋国做为补偿。这一点小忙我还是办得到的!”
小武笑道:“你这是慷他人之慨,反正不需要晋国出半文钱。”
姬重耳摇了摇头,道:“这话虽亲口讲出来,但我看得出两位宋国大夫其实是不信的。过于慷慨,显得我晋都变成圣人了;只是这些都无所谓,只要他们把话带回去就行。”
小武犹豫道:“你真的不是为了晋国争霸,就把活雷锋当到底吧?还是你觉得,要真正感动宋国人为你奔走齐、秦二国,必须在情感上再加码?”
晋文公微微一笑,道:“这句话是先轸想出来的‘封门’后手,关键是实施的时机。开始之际一切都如所料,齐秦二国贪图宋国许给的酬谢,又觉得楚人一定会买他们面子,于是很快,齐使崔夭、秦使公子絷各自前往在宋都围城的楚营,当面跟成得臣求情,请楚军班师,同时让陈、蔡、郑、许四国也班师。”
“我晋这厢密切注视着齐秦二国使者的动向,估摸着他们快到楚军的中军帐了,立即派军队去曹、卫二国跟宋国接壤的所有地方,将当地的地方官和治安人员全部轰走---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这些土地都属于宋国了。而且拿出预先造好的册子,煞有介事地告诉他们,哪块土地属于宋君,哪块土地属于那两位宋国大夫。”
小武听得头皮都要竖起来了,长吐一口气道:“你们演的一手好戏!”
晋文公淡淡道:“曹、卫两国都没有彻底覆灭。卫君流亡国外;曹君虽然被俘、但有一些曹国大夫仍然在外活动,他们也时常跑去成得臣那里,指望楚国以宋国为砝码,换回他们两国的恢复。这点我和先轸当然心知肚明。”
“成得臣刚刚开始同齐、秦使者洽谈,就碰到曹卫的地方官员抱头鼠窜,一个接着一个的来到中军帐,磕头哭诉、请他主持公道。于是成得臣对齐、秦使者怒道:双方可以和谈,晋国是为宋国出头,楚国是为曹、卫出头,地位相等。但晋宋一方欺人太甚,这样可还有半分和谈的诚意?不是我不给崔夭、公子絷两位大国使者的面子,只是按曹、卫之地归宋的现实情况,此事还如何和平解决?”
小武惊叹道:“这样一来,齐、秦两国的使者自讨没趣,看来只能灰溜溜地退走了。你们也算是成功破坏了和谈?”
姬重耳微笑道:“只是这样一来,两位大国使者是很难回国交差的。并且当时成得臣不停地接待曹、卫两国的投诉者,不免慢待了他们。在他们看来,又很像是成得臣在和别人演双簧。因为已经被打得气息奄奄的宋国,依然如此嚣张,完全不合常理;这让他们一时错愕,说不出话来---反正就感觉嘴被堵上了,完全没有调停的机会就对了。”
“另一方面,我晋早已派人在周边守候,等两位使者一出楚营就立刻上前接洽。当他们来到我晋营中之时,我们一面用最高标准欢迎招待二位使者、务求宾主共欢,一面重申我晋同齐、秦两国的传统友谊,理当同进同退!”
“说起来楚军主帅只是一个区区臣子成得臣,竟然不给齐、秦、晋三大国国君的面子,可见我们必须联合起来,给他们一个重重的教训。不然的话,以后楚人还不翻天了?中原还有别国混的份儿吗?两位使者深以为然。于是我们约好,他们回国以后该怎么怎么说,以便让齐、秦二君都派兵加入‘中原联军’一方。”
小武连连点头,嚷道:“这第四回合,你们真是赢得太漂亮了!不但扳回了第三回合的些许劣势,反而大大地操持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