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民族志文本的价值及音乐人类学研究的目的
内容摘要:文章从“我们不得不写”、“我们为谁而写”、“我们为何而写”、“我们如何去写”、“写人还是写乐”五个设问式标题入手,以理论反思为主旨,分别而又相互关联地讨论了音乐民族志文本写作的价值及音乐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目的。
一、我们不得不写! ———谈文本的出处
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工作似乎已经形成了 “三步式”的一套工作流程,即: ( 第一步) 选择对象→( 第二步) 田野工作→( 第三步) 案头写作。作为音乐人类学工作者,不论其前期做了多少田野工作最后都必须落实在案头写作上,都必须通过文字书写制造出一个符合音乐人类学领域话语体系和学术规范的音乐民族志文本。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写作。
二、我们为谁而写? ———谈文本的去处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我们写作音乐民族志文本不是写给我们的调查对象;其次我们大致知道,音乐学以外的能识文断字的人们也极少去阅读这种读不懂的文字;再次我们至少期望,音乐界同行们应该是我们忠实的读者群,但实际上,音乐的实践者和理论者们都在各自做着不同的事业,很少有共同合作、共同相处、共同沟通的机会。答案似乎就是: 我们在为自己而写。或许可以说,我们这种传播只能叫“内部传播”,而非广泛的社会性传播。
三、我们为何而写? ———谈文本的目的
音乐人类学学者( 音乐学其他学科学者也一样) 研究工作的价值,并不是在前期的田野工作、资料工作和学术思考中体现出来,而是在后期写作成的文本形式中展现出来的。我们应继续把这些思考凝结在我们的学术文本成果中,并借助对这些文本的流传而影响更多的愿意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人们。
四、我们如何去写? ———谈文本的写法
从实质上说,我们所从事的实际上就相当于记者和译者的工作; 我们的写作实际上就是对见闻的“转述”; 转述方式相当于对陌生文化的“翻译”。至于写作的内容,按常规,大致可分为: 对音乐声音的转述; 对音乐行为的转述; 对音乐观念的转述。
五、写乐还是写人? ———谈学科的目标
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创造它的是人,享有它的也是人。音乐的意义、价值皆取决于人。因此,音乐学的研究,总离不开人的因素。我们必须通过人了解音乐,通过那些我们选定的传统音乐持有者去了解他们所持有的传统音乐。这样,持有那些音乐的人便也进入了我们的调查视野,成为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最后 也成了我们音乐民族志写作的核心目标。因此,音乐人类学,请把目标移向人!
笔者观点:通过拜读薛艺兵先生的这篇文章,笔者对于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为什么研究对象而写作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印象。在“为谁而写?”这个设问标题上,笔者有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作者在对于为谁而写的问题上给出的最后答案是“我们在为自己而写...内部传播”。笔者认为,就目前民族音乐学发展的空前盛况来看,“内部传播”只是暂时现象。现如今各学科之间都有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民族音乐学学者被要求掌握一定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等学科知识的同时,这些学科也同样会为了所写文章作品的细致详尽、面面俱到而参阅、学习有关民族音乐学的知识。学科的渗透交融是相互的,在这样不断地互相学习沟通的跨专业“对话”过程中,民族音乐学学者的文献著作就有机会被“圈外人”所阅读了。同时,在民族音乐学不断地壮大自己的队伍、生产出优秀的学术成果时,知名度也在潜移默化地提神,外界学者也会对这种不断壮大的新生专业产生兴趣,从而用圈外人的视野去认识、学习、理解、解读、剖析民族音乐学的知识理论,产生良性循环。因此,笔者以为,“内部传播”只是一时的,“外部传播”也许是未来民族音乐学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