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我路过海时,海也不说话。我坐着的毛驴滴滴答答,我带着的倚天暗哑。大家说我爱着杨过大侠,所以在峨眉安了家,其实我只是喜欢峨眉的云和霞,像十六岁年的烟花。”
其实哪有什么杨过大侠,我也没能等到那日出和云霞。最初对峨眉的印象还是在金庸先生的江湖中,那份快意恩仇仗剑天涯的意气一直让我神往不已。于是想去峨眉看看,不止是听说日出和云海很美,也想去我心中的江湖去看看。
这是一场慌张的“出逃”,没有提前做好攻略,毫无计划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确实挺浪漫,充满冒险精神和满满的大无畏洒脱。可随之相伴的是各种问题不断,比如车票买错,时间规划不合理等等,更甚至在乐山时因为过敏临时奔诊所挨了一针,总之是坎坎坷坷到了峨眉山。真的是疲惫与畅快同存,心情实在难以言喻。但是我不后悔这一趟的奔波。在上山的路途中,汽车在半山腰的盘山公路中不停向前,透过车窗看见景物飞速的划过,越来越高,越来越远,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眼睛一定闪闪发光,口罩遮挡下的是我那呼之欲出抑制不住的放肆笑容,心从未如此自由。
当天夜里是住在半山腰的地方,名为“雷洞坪”,是个小型的客车站,主要也是服务上山而来的游客,有一些还不错的酒店供游客休息,价格适中,还能接受。在这个地方还有不起眼的小寺,连旅游地图上都没有标记出来,名为“灵觉寺”。在这里拍了一些挺好看的照片,从寺旁的山崖由上而下的俯瞰,简直头晕目眩,有些许恐高,但又自虐般的有些沉迷这种感觉。山上随时可见猴子们的身影,它们不害怕人,甚至有些霸道,胆子大的还会抢游客的手中的食物。悬崖绝壁,它们自由穿梭,不懂凡尘事,只身山林中。
因为第二天打算好了登上金顶观看日出,本来计划早早的回酒店休息,但在床上辗转反侧了许久还是失眠了,脑袋似乎灌满了所有乱七八糟的画面,一会儿是“山下”的一些俗事,一会儿是明日渴望看到的壮阔日出的画面,手机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时间看了又看,最后是在什么时辰睡着的也记不清了,只是个思绪翻乱的夜。
第二日,凌晨四点。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早的起床记录。却一点也不觉得烦躁,一心只想着上山,出门以后意料之中的遇见了很多同行的人,各类人都有,年轻人居多,也有老人,还有带着孩子的,人们匆匆爬着山路,只偶然交谈。周围黑漆漆的,但又隐隐约约能够看见脚下的路,一抬头,周围都是树影,往旁边山谷向远处眺望,万千灯火明明灭灭,好像很近却很远很远。爬到接引殿后,便排着长队等待搭乘缆车去往山顶,缆车时间很快,大概几分钟,摇摇晃晃的出了缆车以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冷,虽然是七月,但真真印证了“高处不胜寒”这句话。接着还要往上爬行一段距离,一路接着向上,最先使我震撼的便是十方普贤菩萨佛像。此时天还未大亮,在一路风尘仆仆的跋涉后,于晨曦的微光中,高48米的金碧辉煌的佛像闯入眼帘,气势磅礴,神圣庄严。一步一台阶梯的直到金像前,身子还站着,但好像心灵是匍匐着的,那一刻,低眉敛目的菩萨啊,包容了我所有的偏执和悲苦。
金像的背后便是金顶,金色的大殿岿然矗立,亭台楼阁,琼楼玉宇。在这凛冽寒风刺骨里,向远处望去,山河是那样辽阔。我观山不语,我也燃香作揖,舍一些心上尘埃,许一些求而不得。
因为时间不够,没能慢慢的去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实在无奈,峨眉山作为佛教朝圣圣地,让人为之沉迷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应还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更有些遗憾的是,由于云层太厚,没能看到传说中壮观的日出和云海。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许这是峨眉山故意为我保留的神秘,留待它与我的第二次相遇,如果真的有,我希望那会是在一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