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有文气。李白一生最爱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他传世的十几首写峨眉山的诗歌,首首堪绝!
峨眉山有侠气。金庸《神雕侠女》郭襄遇杨过,“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自此不问情缘,自创峨眉派。
峨眉山有佛气。相传,被誉为“佛之长子”的普贤菩萨奉命到峨眉山传道,在金顶大放佛光。佛祖送普贤菩萨六牙白象坐骑,现在金顶有巨大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
平生爱山心,於此可无悔。此次行愿峨眉收获很多。
为什么叫“行愿”峨眉?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行愿”二字来源于普贤菩萨的精神理念。简单理解,“行”是指实践的精神,“愿”是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我准备把《擎苍计划》下次线下游学安排在峨眉山——行道终南山,行愿峨眉山。“行道”是“行愿”的基础,“行愿”是“行道”的升华。如孔子所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概述一番:
我们都处于滚滚红尘之中,我对山情有独钟,之前在终南山住过一年,之所以到四川,青城、峨眉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乘汽车从成都到峨眉山,山下有一个民宿的接待点,用车接到五显岗车场上面住了一晚,准备第二天从清音平湖出发登山。
民宿的老板说从这上山有30多公里路程,没有十个小时走不上去。对于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山城人来说,还怕走山路不成?
从清音平湖到白龙洞,在路边农家吃了一碗馄饨,白龙洞相传是白娘子修炼的地方。然后到万年寺,息心所,长老坪,在初殿吃了午饭。
一路上去,其实遇到的人很少。在清音阁到万年寺这段2公里的路上,遇到一对情侣,女孩落后几百米,喊爬不动了,男生说他已经是最慢的速度了。男孩说要不回去吧,女孩不肯,说都爬到这了,不回去。
走石梯有技巧的,要走斜角,就像小学课本《挑山工》那边文章。我有给她示范走斜角,我回头看她还是艰难地直着爬,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
那一段,到万年寺还得一个多小时。很多人,是爬上去看完万年寺,然后下山坐车到雷洞坪,再步行7.5公里上金顶,或者坐索道上去。他们到万年寺之后,还是得下山,不然要继续爬上去,还要很久,我一共用了10小时,算上吃饭喝茶的时间,其实不慢了。
基本上每隔一段基本上都能遇到有人家,有补给,都是当地的居民,有户人家说这些地方可能有猴子出没,让我买了一根竹杖,五块钱。一直带到金顶,陪我走过近四万多步,下山乘车时,不能带走留在了雷洞坪。
万年寺的香火是很旺盛的,花了十块钱买了张门票,进里面去转了一圈。有导游带队,第一次碰到了人群。
出万年寺,遇到一位老伯,60岁左右,但身体还很硬朗,我们一路同行了一段时间。我吃饭的时候,他上了前;他吃饭的时候我上了前;我玩猫的时候,他上了前,后来我上了前,直到第二天坐车下山,又在车上遇到。
从洗象池到雷洞坪这一段,遇到了一位同行时间最长的陈兄,从南京过来,是一位电力工程师,我们俩都是那种感叹无敌多寂寞的人。国庆前,爬山的人少,也都被甩在后面。当然,也有遇到一对夫妻,当天步行上金顶又步行下山,江湖中人啊,高手!
陈兄提议,我们到太子坪住寺庙,放好行李再上金顶看日落。按寻常作风,我基本是手机上订酒店,这次开了住寺庙的先河,从此可能要一发难止了。
上金顶后天气很好,但不久就起雾了,拍照、绕塔,回到太子坪天将黑,庙里的师傅们正给和我陈兄做饭,来了两位小妹妹,也是住寺庙的,还在成都上大学。几人相谈甚欢,从微弱星光到细雨霏霏,一道泡脚,一道上山看日出,泡脚组还合了个影。
他们都羽绒服护体,只有我单衣薄衫在高寒山间,照片里才略显拘谨,不然我肯定是雄赳赳气昂昂(山上可以租衣服,不过也没觉得多冷)。庙里一位师傅说我修行功夫很深,哈哈哈。
从哪里开始讲述此行的收获呢?
最近有一个戏剧叫《只有峨眉山》,据介绍这部戏剧是分为三个部分:云之上,云之中,云之下。我还没有看过这部剧,但通过这三个层次,来分享行愿峨眉是很恰当的。
一、云之下
“万丈红尘,浮生苦海,欲脱生者,何其难也!”这句话可能道出了很多人心中所想,或者更多的人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只是觉得工作辛苦,需要偶尔出去放松一下。
旅行,就是很重要的休闲放松方式。在明确精神追求的人群来讲,他们不叫旅行,叫“行脚”。
在所有的旅行(行脚)中,爬山是最近接人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1、心态一变,收获翻倍
我们在一个地方久了,敏感度可能就降低了,感觉日子似乎平淡如水。但一出去,特别是这种爬山,带点肉体痛苦精神愉悦的事情,收获是双重的。
出去,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感受有苦有乐。想到在家的时候,立马觉得那日子似乎很好,随时可以洗澡,吃喝随意,上厕所方便。
以前习以为常的,与山里的艰苦一对比,立马感受出不同了。心态一变,生活就变了。
当然,除了看到风景,还能看到别人如何生活,还能交到朋友,或者遇到高人,随便聊一聊都收获巨大。可能也会有特别的缘分。
2、外练筋骨皮,人活一口气
爬了2小时,遇到一对情侣,女孩走不动了,男生说他走的很慢了。提议回去,女生不肯,说都走到这儿了,不回去。
人生的路,也是必须要走的,尽管有时候比较艰难。艰难可能是方法不对,可能是太着急了,也有可能是走错了路,看到都付出这么多了,不舍得(沉没成本)。
爬山,人不容易放弃,为什么呢?
原路返回,一样的风景,而且下半段根本没什么风景,回去的感觉是挫败的,是痛苦的,是无聊的。
但人生的路呢?我们可以一秒放弃!
有人讲:“懒很爽啊,一直懒一直爽!”
比如,我们学习某技能,感觉到难,干脆不学了,一秒钟就放弃了,然后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是不是这样呢?
爬山,爬了一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是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那里的,必须是“心一横”上去了,或者认怂下去。
继续上山,肉体痛苦,但有希望,有美景。
半途下山,精神痛苦,挫败,看不到景,会感觉这趟很遗憾。
人生呢?我们可以随时放弃自己,随时划烂船,随时摆出混吃等死的姿势,一点挫折就泄气,一点打击都受不了,努力一丢丢都感动了自己。
我跟同行的一位小伙子说,这爬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筋骨皮重要,体质体力,是保障;一口气更重要,就是心一横,就是要上。
体力差,可以多花些时间,途中累了,可以住一晚再走。但是,如果没有那一口气,是上不了山的,而且这个过程就会一直痛苦,对美景也会视而不见。
体力差,就慢点走,不着急,别人走得快,可能是走马观花;走得慢还可以好好看风景,好好拍照,好好闻花香,路上撸撸猫也是很快乐的。
人活一口气,不蒸馒头争口气啊。
这口气,就是不论如何都要“上”的那个心力、意志。心力、意志,不是理性的产物,不是思考的产物,不是智力。一个人很聪明,如果没有那口气,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二、云之中
行至半途是道坎:
行至半途,总会有人在半途离开,他可能你选定要一辈子的人。
行至半途,总会有人变得三心二意,他可能是你一心认定的人。
行至半途有转机:
行至半途,经历的沉淀,经验的累积,智慧的提升,是人生宝贵的财富。“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
行至半途,你才会遇到真正的对手,拥有真正的朋友。在云之下时,有人不配成为你的对手,有人不可能成为你一生的朋友。
所以,有人讲,“爱情和婚姻不是靠你选出来的。每个人自我的选择,往往都不太靠谱。真正能跟你一辈子的爱人,是守出来的。是不知不觉过下去的。日子,都是过出来的。”
事业伙伴,也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要从内部培养人才,一起走过长长的路。无数例子证明,空降的人才(诱惑),往往难以走到最后。
日子是过出来的,路是要走下去的。
1、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走到半山,气候与山下不同。山下是阴天,半山却大雾弥漫,偶尔还伴随毛毛细雨。真的是处在“云之中”的感觉。
走在半山,体力消耗已经很明显,而且处在云山雾绕之中,难免有迷茫彷徨,难免怀疑自己,怀疑选择的这条路。
但是,总会在一段路之后,邂逅一个新的景点,看到新的风景。就算在路上,也可能遇到野鸡、松鼠等山间精灵。没准还会遇到奇人,是仙是凡可说不准咧!
2、经历长征,见真英雄
行到中段,体力差的,意志力薄弱的,都被你甩在后面了,你遇到的,已经走了跟你一样长的路,甚至更长。所以,你可能遇到和你一起登顶的人。
走在迷雾中,既可以相互鼓励,也可以有不同思想的碰撞,天南海北的人,各种各样的经历,都可以丰富我们的见闻,让这一程更加的充实。
人生走到这一段,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伙伴了,帮一帮鼓励鼓励感觉吃力的人,不要丢下他们。马云曾讲,阿里巴巴上正轨了,要用正规军,结果最后挑大梁的都是那些元老“土包子”们。
人生走到这一段,会有诱惑,对你唱“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这是唐僧最难过的一关——“既生苦难我西行,何生妹妹你倾城”,但“取经”的路还是要继续,唐僧头也不回地走了。换作苏曼殊,他会说:“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行到半途,有中年危机,再苦再累也得坚持。
行到半途,有各色诱惑,不辜负最初的理想。
三、云之上
我们在红尘中,低处经常不见天日。
出家人在世外,但也会高处不胜寒。
高处,可以理解为追求精神生活。
低处,可以理解为追求物质生活。
只有物质,不行。只有精神,也不行。我们要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就要能自由地穿梭在山顶和山脚。
1、人生有捷径,但也没有白走的路
当你爬山七八个小时到雷洞坪,你会遇到很多坐车上山的人。此时,你有何感想?
你是白手起家,从山底下开始爬,或者你的启动资本只够你从五显岗车站开始往上爬,但有人一开始就从山下坐快车上去了。汽车到雷洞坪,还可以选择乘坐索道走最后几公里路程。
你可能觉得人生啊,就是不平等的,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人机遇好,有人是二代。其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步行上山那段经历,怎么能有那段人生的特别收获呢?
人一辈子活的不是结果,而是体验以及体验最终累积的高度。还有少数人通过体验生命得到了升华,进入更高的维度。
没有体验的人生,精神世界一片荒芜。
2、活得越明白的人,越不着急
走后面⅓的路,不要着急。体力可能大不如前,稳是最重要的,不妨等等和照顾一下同行的人,慢下来细细品一杯茶。
在离金顶3公里左右的一处补给点,陈兄请我喝了一杯峨眉山当地的云雾茶,那时正是云雾缭绕,一杯云雾茶真的很应景。在云之上这段路上,陈兄体力耗尽,喘的厉害,我一路嘚吧嘚吧讲个不停。
在人生过半的路上,要学会慢一点,别再一心扑在money上了。学会过日子,也要带带年轻一代,做好传承。
3、宁与智者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山上多高人。我的小胡子也只有在山上有回头率,有出家师父见我也会主动给我打招呼“阿弥陀佛”,下山时遇到从甘孜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来的尼马上师,见我下来,远远打招呼,用手擦掉凳子上的水珠招呼我坐下,一双温厚的手握着我亲切交谈,给了我很多鼓励,还让我去佛学院玩。
上山当晚,住在太子坪寺庙,里面有一位住了十几年的师父,还有一位刚从色达五明佛学院行脚到此地的小师父。当晚与陈兄和两位小王吃过晚饭,闲聊着,小师父过来就被我们逮着一顿问。在佛学院7年,对男女情爱颇有见解,跟年轻人太有得聊。还给我看了他打坐时的“佛光”,聊到社会问题,聊佛学,聊到“空”,言谈之间能感受到他体会了空的妙,但说没法解释,能说好久;说人要“无我利他”,被我问住了:无我无的是什么我?无我了通过什么利他、怎么利他? “空”“我”基本算是比较终极的问题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透,人生就不透(后面给大家留一题,有奖!)
我是第二天才跟住持大和尚聊天,得知我是重庆人,我俩就飙起了四川话,一旁的陈兄可能听不懂。我讲了在终南山的经历,师父说,你出来做啥,在里面成就更大,现在外面不像话。我说还年轻,想做点事。他听完鼓励我放心去干,还给我推荐儒释道经典。
其实,很多人都看到了当下的很多问题,社会的、家庭的、婚姻的、教育的,但要解决问题确实阻碍重重,难还是需要人做。
这位住持大和尚与一般人想象的可能不一样,他不到四点就起床敲钟,开始做功课,据说从不间断。跟他聊天,虽有偏激言语,却无比真实和鲜活,不端不装,没有各种条条框框。据陈兄说,住持还骂了他一顿:“没信仰就是个可怜虫,你没钱痛苦,有钱会更痛苦。”下山的时候,还送我们俩供果吃。
在云之上,你可能听到你平时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你平时不曾见到的生活状态。可能是新的体验,会有新的触动。
此行最后一站是山下的报国寺,在里面住了一晚,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行愿峨眉,在普贤菩萨座下讲述我的理想,最终回到“报国”,很圆满了!
写在最后
山下——阴天。
中段——云山雾绕。
山顶——艳阳高照。
山下段,没多少风景,也常常不见天日。因为全靠人力和骆驼运输,所以路上也有骡子粪。
走好山下段,需要一口气,坚决要上绝不退缩的勇气。
山中段,景点多了些,而且在云雾中,坐下来喝一杯云雾茶,跟同行的人聊聊天,是很巴适的。走到这一段了,不要着急,急着上终点干啥呢?不如静下来,不疾不徐,云雾之中细品一杯云雾茶,很应景啊!人生也一样,走到中段的时候,不要太着急。不要再一心扑在钱上。
山上段,迷雾散开,阳光透过来,那心情,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走了八九个小时,终于见到阳光,也终于走到顶点,拍照,绕佛塔,住寺庙,聊人生。
这三段,可以把它看成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可以看做我们人生的三个层次。
我们身在红尘中,低处经常不见天日。
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放这里很合适: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终日昏昏醉梦间,心一横,要爬个山,遇到一僧人聊了半天,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一般人得清闲,有悟性的人可能收获更多精神体验。
山顶很好啊,但我们能一直呆在山顶吗?出家的人,就是一直待山顶的人,但对我们来讲,高处不胜寒啊!
高处,可以理解为追求精神生活。
低处,可以理解为追求物质生活。
只有物质,不行。只有精神,也不行。我们要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就要能自由的穿梭在山顶和山脚。
最后留一题:
在山上寺庙,斋堂有一幅字,陈兄问小师父,最后三句怎么理解:冻死不攀源,饿死不化源,穷死不求源?
一般人理解,和尚是可以化缘的,这里讲的与常识不同。
小师父解读了一通,从社会现象说起,现在假和尚多,化缘影响出家人形象等,陈兄还是不理解。大和尚路过,说小和尚说的不对,说了两句像对联,我听那大意是凡事有定数(不可求)。我们年轻人还是一头雾水,小和尚说老和尚老了,讲的太古老,与我们语境不同。
我当时没关心这个话题,因为感觉不究竟,我就想掏掏小师父的干货,看他怎么解释人生的终极问题。第二天早上又到斋堂准备吃早餐,我认真看了一遍这幅字,问陈兄:现在参透了吗?
他说还没有,我说我给你个提示,你再试试。简单提示之后,举了个例子,他说明白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禅机”,我把这个问题留给有缘的读者,欢迎你来解读,为陈兄解惑。如解题成功,送一套我的书《转型王道》,如果是买过本书的读者了,换成88元现金红包。
期待看到你的答案!
凡参与留言解读的朋友,我都可以私下给你提示以及我最终的观点。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思考的角度,并不是山上的师父们解答不了。我的解读或许能给你很多启发,并且可以将收获在现实中落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