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题为“说好考90分去看海却被爸妈糊弄 女孩负气离家出走”的新闻:
浙江温岭的12岁小姑娘小燕离家出走,被路人发现报警,她说因为之前爸爸就对她说,只要这学期考90分以上,就满足她去看海的愿望,这学期达到目标了,她提出这个愿望,谁知反而被父母拒绝,还被骂了一顿,一气之下决定离家出走。民警找到她,把小姑娘手里拎的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件衣服,还有一些课本和寒假作业。带她回家,母亲还对她出走的事情一无所知.....
“你住在哪里?要去哪?”
回答民警的,是一阵嚎啕大哭:“我爸爸太虚伪了,答应我的事情做不到,还是奶奶对我好,我想回老家。”
爸爸出尔反尔,女孩很受伤。
最后父亲回到了家,他当着警察的面,保证等天气暖和些,一定带小燕去看大海。小燕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多么天真听话乖巧的小孩,离家出走还要带上课本和寒假作业。
可是她的爸爸明明承诺了孩子,却做不到,不但敷衍了事,还骂了孩子一顿。
有网友评价说起自己的故事:
“我初中说考进全班前十就给我买索尼的随身听,结果期中全班第六,我一提出来就被骂。说什么不务正业,就想着玩儿,骄傲自满……反正帽子带了一大堆,说的难听点,当时很想把他们都弄死!”
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话听着有点恐怖,觉得这个网友心理扭曲严重。
这位网友想法偏激,想想原因。也许是他的父母没有履行诺言,而且可能是经常让他失望,同时在兑现不了承诺时还骂小孩,无中生有,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时之间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每个人出生都是一张白纸,随着出生后经历的一切便会影响着属于他的人生画。在小小的年纪里,调配暖色元素与暗色元素的多少决定权在父母那里。
所以说原生家庭很重要,有些家庭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也是父母拿走了孩子的生命。
而很多父母似乎从来不把对孩子的承诺放在心上,随口一说,说完就忘。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而且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
所以不要随意许诺,答应了就要兑现!对孩子尤其是!
02
看到那则新闻,很多网友说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这种事情小时候经历了太多太多了,次数多了以后真的是不相信了,什么承诺都等到兑现后再说。兑现了就当做意外之喜,没兑现是意料之内。没有期待,没有失望,也就没有信任。父母言出必行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现在的父母大多数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真的不要再走老路。”
还有特别指出是“中国式父母”“中国式家长很多都把孩子当成个人的私有品,没平等尊重可言。”
但是其实中国古代圣人就有说到做到的典例: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回,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可是难道只有圣人才做到?
不是的,很多家长之所以说到不做到,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小孩对于父母承诺的那种毫无保留的相信。那种天真无邪,对父母依赖和信任,对给予出的希望与喜悦的憧憬。
诚信是做人的立足之本。要特别注意对别人的承诺,做不到就不答应,答应了就必须做到,因为那种希望落空的难过很痛,将心比心。
而对小孩来讲就更应该要说到做到,小孩的心还很小,小到只相信父母老师。
03
虽然说以物质条件作为诱惑孩子考高分的办法不太合适,可是既然答应了就请做到。
现在很多家长都是以物质奖励来鼓励学习,这似乎是众多家长拿来对付小孩的方法。
他们关心小孩,特别是小孩的学习成绩,小孩成绩如何影响着家长自己虚荣心的增值。
成绩好的可以和别人夸耀,不好的在别的家长面前似乎是低人一等。
忙于自己的工作,同时对自己小孩的好玩支不了招,作为简单的物质条件鼓励小孩向上学习就自然而然的成为首选方式了。
悲催的事是家长对于这样简单的方式都做不到善始善终,给小孩留下对世界的不相信不认同感。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阶段中提出,6至12岁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
12岁至15岁儿童属于形式运算阶段: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可见这两个阶段的儿童在对世界认知是极其重要,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家长对于这些也许不懂,但是都知道青春过度期的重要,但是如果之前就不注意,日积月累必然会造成很多麻烦。
不可否认,家长们都会说要重视教育,教小孩很多道理,但是大多父母不但不能抽出时间,而且做不到以身作则,给小孩对认知造成冲突。更是连最基本的言而有信都很难做到,何谈其他?资本从哪来?
所以,请家长善待小孩成长,既然给了小孩生命,就请不要残忍拿走小孩本该有的灵魂,留下小孩残缺之壳行走于世间。
小孩是天真的,让小孩在该有的年纪去承受该有的事,太早成熟的小孩,很辛苦!
请呵护小孩对于初来世界不久拥有的真情,拒绝浓厚亲情里夹杂一些虚伪,虚假和欺骗。
“爸爸,上次说明天去看海”
“好,明天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