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好的课堂一方面需要教师读懂教材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洞悉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学科内涵完美结合。不仅关注知识之间的关联,还要把提升思维力,关注思辨力放在核心位置,这样才能达到“花香月色两相宜”的深远意境。
听了刘德武老师的一节《找规律》的课,真得使我领略到大师的风范。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让学生在观察中找方法,充分体验规律的形成过程。设计新颖,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一开始让学生猜颜色的活动,通过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两行图形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有规律”,自然引出“找规律”;接下来刘老师让孩子先观察实物构成的规律(狮子、大象及蛋糕、汉堡包、冰淇淋),再观察较为抽象的图形的规律,从易(红红蓝)到难(红黄红),从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到位置不同,使学生感悟到:颜色、形状、位置不同构成的规律也不同,并通过有节奏地“读规律”,使学生抓住规律的实质:“一组一组地重复出现”。
刘老师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巧秒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从图形颜色变化规律到图形的形状变化规律,再到小圆点在图形的位置变化规律.让学生在观察中找方法,充分体验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寻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找出规律。体现了找规律重在“找”,“找”的过程是找规律教学的着力点。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中练习设计也很精彩,环环相扣,单题拓展为多题,横纵连贯,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开发。
刘老师的课不不以学生获得某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而是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活动,产生对规律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索规律的意识;结合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数学思维,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的教材。刘老师的这节课,以巧妙地教学设计,严谨而风趣的教学语言,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数学课下来,刘老师并没有让学生们去用笔写或画,而是采取了一种 “读”的方法,他的表情和动作都感染着学生,使学生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有节奏,规律自然感悟出来了,学生学得非常有趣。在“找规律”这节课中,从认识规律、找规律、用规律、爱规律四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层层递进地数学思维的穿越,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了这一次次的思考中。在刘老师的这节课上孩子爱说爱动的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露,让孩子从心理上觉得课堂没有那么神圣,完全可以在又说又笑中学到该学的知识,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学习的乐园。老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
刘老师注重学生对规律的语言描述,以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抓住了规律的本质,使这节课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讲得通彻易懂,同时又非常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整节课的整个流程设计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尤其是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由简单到复杂规律,到思维性非常强的问题,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推进。
练习设计精彩,环环相扣,单题拓展为多题,横纵连贯,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开发。刘老师的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听了刘老师的课,使我进一步明白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可以不准备多么花巧的环节、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朴实而简单实用的教学设计,一样能上得一节精彩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