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身份前,我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虽说不上有多么辉煌的职场成就,却是典型的工作狂。全面掌握着不大也不小500多人的中型企业的品牌管理这一职位。上的谈判桌,下的指挥桌。扔哪里哪里都能干,一干就拼命。就这样的从一个小小平面设计师转型转型再转型到最后的管理者,这14年叠加着无数个加班、通宵、焦虑、和收获,一路走来,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自己能清楚。
当自己的职业面临第一个上升期的时候,一个小宝宝来临到了我的身边。看着这个小天使,我第一次感觉到母亲的力量,我知道这个小家伙需要我的保护,但是对于该怎么办?做了一辈子策略方案的我,对于这样生活的转变,我似乎还没有整理好思路,做出妥善全面的方案出来。职业的需要,企业前进不能停止。当我还没有适应一个新身份“母亲”的时候,我迅速的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岗位。但,任何一个母亲需要经历的成长,我一个也没有拉下。
断奶前的涨奶期,办公桌前胸口湿作一团;卫生间用吸奶器把奶挤出来倒掉,接着工作,一干就是半夜;晚上哄睡照顾娃儿整夜折腾,白天准时出现在会议桌前;出差在外,手机24小时为孩子待命;孩子生病,半夜跑到医院,在医院拿着笔记本边工作边照顾孩子,手机24小时为工作待命;还有就是这一切背后,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渐渐驼背的父母,花白的头发,让我不敢直视。
就这样,孩子学说话,我不在;孩子学走路,我不在;孩子上幼儿园,我也不在……转眼间看着孩子变成一个扎着小辫子能蹦能跳的小丫头时,我不禁感慨时间的能量……孩子的成长我错过了,父母的老去也让我给拴在家里。突然意识到作为母亲,我不够格;作为女儿,我不孝。我第一次考虑到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的调和问题。
忙碌的老公,显然在家庭上是不能牵绊的。忙碌的妈妈,如果再缺失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是怎样的呢?而父母这一职位的缺席让外公外婆来替代,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问题吗?一方面面临职业成就和生存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孩子老人的问题。我是迷茫的,我看了大量的资料,甚至还学习了心理学。最终,在上小学前,把学区房的问题确定后,我决定不能在孩子的教育成长关键期再缺失我这个母亲。我第一次选择了辞职,扶着她顺利走过小学的适应期。
半年的时间,我陪伴女儿和老人旅游,读书,做幼小衔接和小学一年级的全面准备。父母得到了些许的喘息,女儿因为我这个母亲的陪伴,也有了强大的心理安全感,当一切都走上正轨的时候。一次父母的谈话让我重新又回到了职业岗位上,父母还是不想让我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事业,放弃自己的成长;也不想为了帮助我照顾孩子而居住在我家,进入我们小家庭的生活。就这样,父母在我家新购置的学区房附近租下房子入住,为我做好照顾女儿上学的全面准备时,我流泪了,面临父母这样的牺牲,我必须咬牙适应事业和家庭都兼顾的生活。做一个好母亲,又做一个好职员。
一切看起来都万无一失,但是百岁的奶奶和90岁的姥姥先后来到父母处;我爸妈肩负起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的重任;让我内心的负罪感又加深了一步;而一场疫情的到来,女儿在家学习的日子,学习成绩稳步下降;我再也坐不住了。
经过与老公的商量,在得到老公的支持后。在公司培养好接班人,并安置好工作。2020年6月,我决定辞职。把工作重心放回家里,事业重心转战到儿童教育上来…… 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