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时间
周末到了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你信心满满的打算周五放学后就把作业写完然后开开心心的度过周末,等到回了家你的好朋友开始邀请你玩游戏,你心想着“玩一会吧,反正周末了有的是时间。”就这样一个晚上就过去了。第二天周六,你觉得有些不安没完成周末计划,开始正襟危坐摊开作业书写,过了10分钟你觉得有点渴,去拿了瓶饮料,拿的路上顺便打开手机开始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回到座位上时刚刚点开的微视频还没看完,索性就接着看下去。看完后你突然想起周末最爱的比赛开播了,你想着“看一会吧,反正是周末,有的是时间”看完篮球比赛正好到了饭点,吃完饭之后觉得有些困倦,“睡一会吧,反正是周末,有的是时间”下午一觉起来发现还有刚更新的美剧,随手打开手机躺在床上开始看了起来。“反正是周末,有的是时间”。恭喜你,成功进行到了往常周末的状态拖拖拉拉等到最后一天星期天的下午,你突然想起作业还没完成,好像剩下时间也不够完成了,那怎么办?在焦虑担忧了好一阵后,最后选择到学校去跟同学“借鉴”一下答案。
这是我曾经的状态。相信大家也感到了莫名的熟悉,把篮球美剧游戏任意换成其他活动,这不就是自己么。
看了5分钟的书就会附带玩了50分钟的手机。翻看年目标发现每年的内容基本雷同,从没完成过。年龄不停加一,你还是那个原来的你。时间怎么又悄悄溜走了?
每次写好的时间计划都重复着“意料之外”的过程和“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当下的每个时刻都是过去某一时刻的结果,当下的每一时刻同时也是未来某一时刻的原因。“反正有的是时间”让我们蔑视并虚度了最重要的当下的时间,期待用将来时间做事。我们渐渐地掉进了一个时间恶性循环-无休止的拖延。
碎片化的时间
互联网时代的时间被各种社交应用碎片化,本就虚无的时间进一步被隐藏。所以有很多大师打着时间管理专家的称号,仿佛能挽救你,让挣脱出恶性循环,让你能“安排”时间,让你的“时间”更有意义。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会因为某个大师的引导变得有含义,不能把一天变成25个小时,不能阻止时间流逝或让时间逆流。
甚至在智者给时间下了定义以后,我们仍不能理性看待时。李笑来老师的书中就引用过一项心理学研究成果。
“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的1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五分之一,即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成年人来讲,未来的一年也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五十分之一,即2%。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觉得时间运动得越来越快。
我们是一个只能控制方向盘的司机奔袭在马路上,油门失控,速度越来越快,嗖,人生一晃而止。
虚度时间后,现在还告诉我们时间还不可管理还会加速,难道人只能任由时间左右?
答案是否,时间是不可管理,因为人真正能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所谓时间管理,本质上其实是自我管理。
当电影照进现实
电影《时间规划当局》描绘了一个很特别的世界,每个人生下以后手臂上便有一个时间表,成年以后表开始倒计时,当数字为零,你也将死去。表上的时间也是这个世界唯一的货币,时间少的人只能在仅有的时间内拼命工作换取明天的时间,时间多的人则能活上几个世纪。
我很庆幸实世界仍有deadline,仍有死亡,人不会因为时间太多而抑郁。同时,我也羡慕那些为明日奋斗的人,他们将自己有限的时间运用到极致,真正活在当下。现实的时间的身影无影无形,但有一个人却能将之记录。时间不再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出来。他就是柳比歇夫,持续56年用时间统计法记录人生的伟人。
“一切有效时间,洞察时间中一切曲里拐弯的地方和空白点,这种方法不承认有什么不能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一样宝贵.对于人,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亦没有休息的时间,所谓休息,就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这是柳比歇夫对时间统计法的看法.
《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记录的时间日记: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有人说这种方式太极端,每时每刻记录时间,年终的时候甚至花上几天写下时间利用的总结。这是机器人我们做不到!我们不可能成为柳比歇夫。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让大家去死板照搬柳比歇夫的方法,我们也不太可能像柳比歇夫那样将时间运用到极致,我们所要的是知道柳比歇夫会记录的原因——有一个足以追逐一生的目标.当一个用一生时间都可能完成不了的目标出现时,你必须思考如何高效利用你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你实现目标,或是靠近目标。更深层次说就是如何生活的更好,更有意义。
行动起来
我们其实不用为了能高效利用时间而绞尽脑汁去找那个一生的目标,甚至一上来就要找到最好的时间统计方法,让自己时间不再浪费,这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需要的只是从一天目标做起,拿起身边的纸,记录一下一天的时间花费,抛开个人的情感,以第三人的方式记录每干一件事的花费时间,在睡觉前看看时间耗费在哪了。思考日目标完成了吗?为什么没能完成日目标?怎么能更高效完成日目标呢?第二天进行调整。
接下来制定一周的目标,记录一周的相关时间,分析自己的时间投入,你就会发现时间统计的好处,它能得到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总结出自己的精力安排方式。到了那时候,你会渐渐对中性的时间统计表产生更高效利用的想法,开始研究别人的时间管理方式如四象限时间统计,生命轮时间统计,输入输出时间统计等等,最终将基础的只是记录事件花费的时间统计表转换为划分成适合你的时间统计法,甚至能在记录途中由于个人心智不断发展因此找到那个一生的目标。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做,不能看完文章之后,短暂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来吧,行动吧,别再试图用未来的时间解决当下的问题。开始最基本的时间统计。向上的愿望会渐渐带上你自己,向更好更高的地方前进,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格拉宁
所有的方式本质上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更符合自己内心期待的幸福的人,从而过好这一生。行动起来吧,我在此与君共勉
推荐阅读
[1]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
[2]格拉宁.奇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