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银行”让小善举汇聚成大文明
日常的文明行为换成积分,存储到文明银行,就可以兑换到实实在在的服务。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日常善举成为了一种“硬通货”。(《北京日报》)
文明不只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更是身边的点滴小事;不只是浓缩提炼的宣传口号,更是实践中的家长里短。北京通州区潞城镇,通过文明银行将点滴的身边小善举汇聚成大文明,更激励了大家将文明行为不断传递下去。
“文明银行”可积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搭把手”、“顺带手”因为帮助方的举手之劳和受益方的不以为意,还有旁观者的习以为常而常常被人忽视,善举因为所谓的“小”而湮没在日常生活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明银行”通过记录人民群众日常小善举,让善行从“习以为常”变为“值得标榜”,挖掘更多好人好事,引导更多文明行为,给每一个“文明银行”的储户量身打造一份善行簿,让点滴善举变成文明大账。通过账簿的记录,一方面可以把储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多的投身于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积善目录的设置,引导储户改变行为方式,移风易俗,营造文明风气。
“文明银行”可益善。善行不求回报,但必求回应。没有回应的善行,就像锦衣夜行,起不到善行引导风尚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会产生一种“做善行也没有什么用”的消极认识。“文明银行”通过设置积分,每个善行积累一定的分数,一定的分数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或是养老驿站的免费理发等服务,或是青少年中心的教育服务等,都是对善行的积极回应。积极回应善行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必修课,可以让行善者与有荣焉,让受益者心怀感激,让旁观者心向往之,构建起一个良性循环体系,培育社会文明之风。
“文明银行”可传善。一人行善是起点,人人行善是目标,依靠的方法就是传善。“文明银行”一方面让小善行通过账簿积分的形式得以从日常生活中显形,引导身边人做身边好事;另一方面通过积分转赠,让更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善行得以传递,文明得以彰显。
文明社会建设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当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熟人社会下亲朋友邻的 “熟人温情”正在被不断打破,如何在陌生人社会背景下营造互助文明的社会风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文明银行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