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和好友去逛商场。
商场中偶遇一个共同朋友的朋友,正在试衣服。
“多买点!女人对自己得好点!”
“是!过节了,下手得狠点!”
正谈笑间,朋友随意的一句话:“......好好吃喝美浪.....”
话音刚落,朋友的朋友立刻不高兴了,虽然脸上还是那么灿烂,但话语很是犀利:“您这么说,我可不爱听。吃喝美,我同意;浪,我可不知道啥意思.....”
我的朋友一听,立刻觉得不好意思,把话收了回来;而我也赶紧着解释,没别的意思。最后,悻悻然离开了商场。
刚进家门,果不其然,另一个朋友的微信就来了。说她的朋友给她打了电话,把商场的事和她说了,很是生气。朋友和她的朋友解释了一番。而我又和我的朋友解释了一番。这事才算告一段落。
说来说去,今天的小插曲都是“浪”字惹的祸。
“浪”字在我们的朋友圈里经常说,虽然一开始,我也不大接受,“浪”在我的意识里是个不好听的字。时间长了,慢慢知道了她们嘴里所谓的“浪”其实是浪漫的意思。后来,我也就慢慢接受了,有时,也学着她们的表达方式用这个字。
“浪”到底什么意思呢?字典中的意项一共有5个:①名词,波浪;②像波浪起伏的东西;③没有约束,放纵;④方言,动词,逛;⑤名词,姓。
“浪”本不是什么坏词。比如:在这五个意项中,①②⑤怎么用都不会出问题。④是方言,东北用得较多,如:到街上浪了一天,也就是逛了一天的意思,再无其他意思。在东北,大家都理解,都能接受。
意项③没有约束,放纵。如果“浪”和“费”结合,大家都会欣然接受,不会产生任何歧义。因为“浪费”的意思简单明确:对人力、财务、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你说人家浪费,大家基本会淡然一笑。
如果“浪”和“漫”结合,问题就来了。“浪漫”的意思有两种:一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二是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多指男女关系而言。
两个意思,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选择。
我的朋友说话有错吗?没错!
她口中的“浪”是“浪漫”的意思,是个褒义词。
朋友的朋友有错吗?没错!
她口中的“浪”也是“浪漫”意思,不过,却是个贬义词。
她俩都没错!只不过是选择不同、理解不同而已----我的朋友说的第一种意思,而朋友的朋友却理解成第二种意思!此“浪”非彼“浪”!
一个“浪”字,一场风波。
原因不外乎四个:
第一,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好多汉字有多种意项;一个字和不同的字搭配起来,意思就会大变;即便和同一个字搭配起来,因为会产生多义的现象,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取舍,从而引起误会。所以,用之前,一定弄清其中的含义。
第二,说话没有注意对象。因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思想、境界,乃至表达方式、表达习惯都会不一样,因此,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同一句话,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好像你用网络语言和从不上网的人交流,那肯定就会产生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不通、不理解是次要的,因此产生不愉快实属没必要。因此,说话要注意对象及场合。
第三,说话不符合大众表达习惯。对于“浪漫”这个词,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第一种意思,都接受,都喜欢,谁要是被说成“浪漫”,准欢喜的不得了;因为“浪漫”在众人心目中是一个褒义词。但当人们听到“浪”这个字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浪漫”的第二种意思——不正经,“浪”虽然也是“浪漫”的意思,虽然在我们的小圈子大家知道啥意思,都能欣然接受,但在大多数人心中“浪”就是个贬义词,不喜欢听,甚至不能接受。这也和大多数人的表达习惯、方式有关。所以,便有了这场风波。因此,说话要符合大众表达习惯。在大众面前,就不要说小众的话,这样,才会避免歧义的发生,才会避免误解、矛盾的产生。
第四,乱用方言。同样一个字,在不同地区可能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浪”在东北地区就是“逛”的意思;而在好多地区,就变成了“不正经”的代名词了。因此,方言要慎用。
俗话说,言语是铁,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大多时候,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