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难产

中医认为难产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主要分为气血两虚和气滞血瘀两大证型。气血两虚者产时阵痛微弱、宫缩无力,产妇常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治以补气养血、润胎催产,方用佛手散加减。气滞血瘀者则表现为腰腹剧痛、宫缩不协调,产妇面色紫暗、烦躁不安,治以理气活血、化瘀催产,常用催生顺气饮。中医强调“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临产时气血充沛、运行顺畅是顺产的关键。若素体虚弱或情志不畅,易致气血失衡,胞宫无力推送胎儿,进而难产。治疗上虚实有别:虚者补之,实者行之,辅以针灸调气或心理疏导,避免滥用攻伐之药伤正。预防上,孕期注重调养气血,保持情志舒畅,适度活动以疏通经络,临产时配合呼吸调息,可助力顺产。现代临床中,中医辨证常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为产妇提供多元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