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艰难”的理解,总会落到眼前,落到当下。既往走过的都是迎难而上之后的成长,已经无所谓“艰难”了,面对“如何在最艰难的时刻超越自己”的话题,想到的也是当下如何面向未来。
“如何在最艰难的时刻超越自己”在昨天吴校长的十七问中找到了方法,找到了答案。这十七问就是引导我正视自己,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好办法啊!
我是一个纯粹的农村孩子,从小就在家庭的熏陶下学会了坚强独立,长大以后工作仍是在农村,至今在这个三县交界的小镇工作22个年头了,以往回顾工作与生活我都觉得满足,无论是二十多年的工作还是四十多年的人生我都觉得很知足,没有来自心灵的艰难的印记。
看着身边人的变化,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很多的相同和类似却从没碰触到我的心灵。组长问我是否可以针对话题主分享,我接受任务一样地答应了,然后就一直在想,分享什么呢?很平常的一切,哪有什么感动的呢?于是也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太理性,别人太感性了呢?
还是感觉所有事情都凑巧,也就是在同时,在我忙忙碌碌时,一位新教师先是微信留言,然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跟我视频聊天,他告诉我,他在看一位56周岁的老教师上直播课时,看着看着就哭了。我找来回放去看,这节课还是和平时一样,这位老教师的第一节直播课就是这样上的,没有什么特殊啊?新教师说,他看到这位老教师直播示范中每一步都和学生一起做,由于年纪大,每一项活动后透过屏幕的微微喘息声让他感动,感受到父亲一样的家人的陪伴。由他的话,我想起这位老教师的第一节课时我确实有一些感动,感动于他平时不会电脑,而当时是二话不说,直接上直播课背后的态度。
想着这些事的时候,吴校长昨天的课又很巧妙地来了,好像一切巧合都是为了开化我而预约好的。
在吴校长的十七问中,我想到了时朝莉老师的经历,想到了自己走过和将要面向的日子,打开心灵去体会,竟然发现,记忆的闸门会由此开启,内心的脆弱会由此涌出,想着想着对未来的向往会如此明晰而坚定了。
我就是我,一个倔强而不服输的农村人,我喜欢“农村人”这个词,正是农村人的特质让我有了很多与他人不同的理性、坚定和执着,我从不艳羡城里领导老师来校时的风光靓丽,从不谓今日农村教师之艰苦,我在农村学校勤奋努力地保持着与城里学校最小的距离,甚至超越他们的大多数,我在农村教师岗位走来的二十几年里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好的甜。过去如此,未来我会更好,更努力。在《未来学校》理念下,在面对农村学校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未来我将选择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看农村教育,将已经开启的农村学校校内外教师的自我觉醒式激发行动进一步做好。
坚定信念,正视困难,正视自己,迎难而上,永远应该是自我超越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