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学时间管理,而是学情绪管理》
1. 掌握碎片化时间利用、统筹安排时间、快速进入心流模式等时间管理的小技巧,可以完成很大工作量。
2.研究时间管理不一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是追求进入高效工作状态的能力。
3.忙人最大的挑战不是缺时间,而是事情没做完,心态失衡了。
4.当你选择人生某些责任的时候,你要承担的压力是远远大过一般人的。你的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休息是一种奢侈品。
5.身体保持健康,才能做事,情绪保持稳定,才有效率。
《不会这三招,别想做好时间管理》
1. 紧急重要度、时间清单、梦想清单、番茄钟管理法。
2.不能依据一个病人的病症去治病,而应该去找到病因。
3.先管好你的精力,你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单位去优化。
4.很多人以为自己需要时间管理,其实是需要目标管理。
5.不知道目的地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不知道目标的人,怎样努力都是挣扎。当然挣扎比不挣扎好,也许挣扎挣扎,就找到目标了。
6.目标管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效率取决于他每天分配多少时间在核心目标上。
7.人生的悲剧就是我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别人不让我去得到。人生的喜剧就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随波逐流居然结局也不错。
8.我不是时间管理高手,我只是情绪管理高手。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完成目标,我就得管好自己的身体,还有情绪。
《一定要坚持10000个小时吗》
1.天才=10000小时的坚持,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进去了。
2.技能型练习,需要长期坚持形成肌肉记忆,但有些改变依赖观念,坚持越久越难改变。
3.很多能力是可以迁移到新能力上,所以我们可以进展更快。
4.比如我一旦理解如何快速写日更了,那么我就懂得如何快速写书了。我甚至可以理解如何快速写演讲稿了。
5.把时间多分配一些在基础通用能力强化上,才是真正事半功倍的方法。
6.很多人的纠结的其实不是要不要坚持,而是担心坚持的方向自己没天赋。
7.绝大部分人不是害怕不确定性(学了也不知道结果好不好),就是厌恶损失(万一学完还是一场空)。
8.不要看过去坚持多久了,也不要看自己有无天赋,更不要看别人进展是不是比你自己更快,我觉得只需要看一个公式。你换一个方向坚持的收益 > 你继续坚持原方向的收益(明显大于,马上换。差不多,不折腾。明显小于,赶紧全力以赴快跑,越领先越轻松。)
《番茄钟训练法,怎样用效果会更好?》
番茄钟时间管理法要求在这25分钟内,最好能独立完成一项工作,如果不能完成,休息5分钟,再来一个25分钟。
1. 确定你想要做什么(例如:写一篇日更)
2. 设定一个25分钟的定时器。
3. 工作,直到定时器时间到:这就是一个“番茄钟”。
4. 休息5分钟,继续下一个番茄钟。
5. 每4个番茄钟做一次长时间的休息。
1.番茄钟时间管理法的奥秘就在于——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固定的时间段,完成一个时间段的工作才能休息一下,或者响应其它消息。
2.对很多人,集中注意力很难,但是进入游戏大部分人能马上集中注意力,沉浸其中。
3.普通人一般很难坚持做一件事25分钟,但他们有很多开心的事情玩25分钟全无压力,关键是玩的时间太多,把正事给耽误了。
4.与其培养专注力,不如尝试用番茄钟锻炼换脑切换的能力。
《紧急重要度模型,这么管用的方法为什么我用不好?》
1.紧急重要度模型也被称为“艾森豪威尔矩阵”,可能是得益于他说过一句话:“最紧迫的决策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
2.在工作中常常有很多必须立即处理,不能拖延的事情,我们把这个称为紧急性。还有一些事情可能未必很紧急,但是对你的生活和工作却是最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重要性。
3.事情的紧急性往往是很容易判断的,真正麻烦的是如何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4.人的判断力,往往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这就是紧急重要度模型失灵的第一个原因。
5.我们往往知道什么事情重要,但是我们输在了情感上。
6.有时候我们明白什么事情重要,但不是因为内心抵触重要的事情(比如高三的小孩子很多会抵触学习),就是因为发现选择重要的事情就会伤害某些人的感情(比如毕业的孩子放弃梦想为了妈妈去考公务员),又或者无法战胜自己,输给了有趣的但不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没有上自习却去玩吃鸡游戏)。
7.虽然不紧急,但是因为重要,所以每天都需要响应。
8.你可以每天最后完成练笔这件事,但是每天都得围绕写作学习或者练笔一点什么,那么这件重要的事情才有可能因为你的量变积累产生质变。
9.这就是很多人的悲剧,自己真正认为重要的事情,反而是可以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