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剖析一节数学课导入语,那位老师生怕学生忘记数学公式中的1/3。于是提出忘记的学生要给数字1/3磕头,尽管学生因此没有忘记公式,并且成绩也很不错,但是,韩老师认为给数字磕头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对生命的不敬。
教学的目的虽然达到了,但教育的目的却跑偏了。
现在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没有专门的老师来授课,没有考核,所以,很多老师备课和上课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育目标”。
哪怕老师的一个眼神,对学生也是有影响的。一个学生考试没有考好,老师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个学生也许会记得一辈子,某位老师是温和的。如果老师给他一责备的眼神,让学生心里又增添了一份沉重,并达不到因为“考试”而受到的“教育的效果”。
育人,在于细节;意识需要培养。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批判浪费的现象,但是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有的老师听写词语只听写两行词语,学生就把那张纸撕下来,仅仅因为两行词语就撕掉一张纸,是否太浪费了?
低年级的小朋友如何使用作业本,也存在浪费的现象。抄写三首古诗,学生大多仿照着课本上的形式:题目占一行,诗人和朝代占一行,每个诗句占一行,一张纸抄写一首古诗。我问过学生剩下两行为什么不接着写?学生说,剩下的两行不够写完另一首诗,所以揭开新的一页来写。这样下来,一个作业本浪费的地方足足占一个本的1/3。
针对这种现象,我专门抽出一节课教孩子们怎么使用作业本才能不浪费。借此机会灌输孩子们“节约”的意识。
有许多小事都存在教育的意义,虽然和评优评先进依据——教学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教育学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
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浑身的毛孔都在张开着,吸收着从老师那里流淌过来的一点一滴,他看到了什么就可能成为什么?所以教师一定要谨慎对待每一个教育细节,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由《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韩素静)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