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情节不太友好,调皮孩子请勿模仿!提请大人注意,永远不要低估熊孩子的破坏能力。
四岁半的女儿,在她姥姥家三天,已是劣迹斑斑。
刚到第一天,跟她五岁多的哥哥(小舅子的儿子),偷偷翻出谷仓里十多个鸡蛋。过家家玩玩。她姥姥找到两个小家伙的时候,满地蛋壳,蛋液流了一地。还没来得及发火,就被反问:“姥姥,这蛋里怎么没有小鸡?”
接着晚上趁我丈母娘打洗脚水的空挡,两个熊孩子又点燃了放在堂屋的一挂鞭炮。这次到没有放在屋子里,“聪明”的放在了在两根板凳上。白天没有收完的木头板凳,烟雾散尽后留下漆黑几个印子,遍体鳞伤。
下午太阳正好,丈人在院子里喝茶。时不时向院外围成圈的孩子们张望一下。一直风平浪静,一群孩子相安无事。正闭上眼准备养神呢,院墙外哭声就传了过来。老爷子慌了神,趿上布鞋出门查看:眼皮子底下,刚包出菜头的圆白菜地里,几个孩子正啪啦啪啦疯跑。而我那女儿,没有随着小朋友疯跑,她干的好像是正事!脚下稳稳的一步一颗白菜顶,踩的不亦乐乎。
灭顶之灾!
随着“诶“”诶”的口号声,被踩的那家孩子急得大喊大叫……事后清点,两个半行,踩坏整整五十多颗!
听着老人的控诉,脑瓜子一阵疼——果然是亲生的,无可奈何。
想起我当年走在村子里,也是天妒人怨。仿佛那破坏的力量,与生俱来。
小时候常干坏事儿,挨揍是家常便饭。最常见的场景恐怕就是我妈妈拿着笤帚苗子追赶边骂,半大小子的我在在前面边哭边逃。逃着逃着也便有了经验:小孩腿短,怎么办?专选犄角旮旯钻,大人挪不开身,总有钻不过的缝!
院坝外面的树丛和果树地,变成了最佳逃生路线。
母亲又一次半路拦截。
源起我趁大人睡下之后,偷偷起来去看坝坝电影。那时候母亲倒不是反对我看电影,反对我经常看到两三点散场。然后第二天起不了床,借口逃学!
偷溜技术不到家,开门的时候惊醒了她们。我前脚走,她后脚赶了上来。
四月,漆黑的夜幕下,我沿着弯曲的小路玩命狂奔,无视庄稼和桑树丛划过的疼痛。
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我被面前一个黑影吓了一跳。
“谁!”为给自己壮胆,我大喝一声,依然刹不住车撞了满怀。
待适应黑暗后,熟悉的一切涌上心来,我忍不住喊了一声“妈”,算是自投罗网。
押着回家的时候我还不忘总结。边走边回头看,确定妈妈是从庄稼地里趟了过来。那里应该要近点。
直到初三学了几何,才明白两点之间走直线最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