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石碑胡同呈东西弯曲走向,全长261米,均宽3.5米,东端与烟袋斜街相连,北端通向鼓楼西大街。在热闹繁华的什刹海周边,大石碑胡同难得的是那一份安静与惬意。
小石碑胡同为南北斜形走向,全长80米,均宽2.5米,南端为银锭桥北,北端为大石碑胡同,中部与烟袋斜街和鸦儿胡同相互衔接。
清乾隆年间,大石碑胡同、小石碑胡同统称为石碑胡同。
大石碑胡同、小石碑胡同,都是与石碑有关,那么对此“石碑”有所考证吗?
从逻辑上分析,大、小石碑名字的起因和附近的石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石碑一般都立在寺庙里,哪座寺庙里的石碑和这两条胡同有关呢?
从民国时期的老地图上看,大、小石碑胡同附近寺庙很多,像广福观、广化寺、三元伏魔宫、三财龙王庙、白衣庵、火神庙、海潮庵、清虚观、汤氏家庙、槐宝庵、华北协和修道院……在这些寺庙中,广化寺、广福观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寺庙里都立有石碑。有的人认为这座石碑来自始建于元代的广化寺,里面有块明万历年间立的《重修广化寺碑》,碑文上记有“都城西北隅有巨浸曰什刹海,以环海有丛林十故名。广化寺者十刹之一”,该文字被专家们认定为“十刹之说”的文字见证。
真正与大、小石碑有关的是原协和修道院里明崇祯皇帝的《赐曹化淳御笔草书碑》。据《燕都丛考》引《骨董琐记》记载,“德胜门大街大石碑胡同协和修道院,故广化寺也,有明毅宗赐曹化淳御笔草书碑,高丈余,字径五六寸,笔势挺秀,文曰‘明理纪实,心领神会,五韵精严,八法清贵。周旋于规矩之中,超越乎万象之外。有以似其人乎?然也,若止于笔,文焉则未,司礼掌印化淳,有作辄佳,特赐。崇祯戊寅八月谷旦’。”碑额上镌有“敬天法祖亲贤爱民之宝”。据考证,此碑高2.71米、宽1.06米,碑额高0.24米、宽0.2米。左右还有两碑,“皆镌所属赐御札”。据专家考证,这两座石碑分别为《奖敕曹化淳碑》和《奖谕曹化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