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2017《超级个体》吾爱庐
施比受有福,被心理学实验验证。助人不仅对别人、对社会有好处,对于自己的幸福都大有益处———它是一件做了就有收获,不需要等待回报的事。当我们助人的时候,身上会分泌催产素,让我们变得幸福宁静起来。
如何助人四种方式:
一、每个人都有善意的资源,从小事开始
1、时间和能力资源,花点时间陪陪老人,做点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不要吝惜力气
2、情绪资源,为他人创造点惊喜或者快乐就是很好的事情。可以经常与不开心的朋友聊聊天,舒缓对方的情绪,帮助他走出困境。
3、传递有用的知识和讯息。把好的知识和讯息向朋友圈分享,让朋友及时学习到有用的个人成长知识,这也是助人。
财、物、时间、知识、观点、情绪、勇气,这都是能给予的善意,和有没有钱,没有关系。
二、从身边人开始,扩大范围
从身边人开始,慢慢发现有许多人需要帮助,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到保洁员、保安、快递员、的士司机等,逐渐扩大助人的范围,形成涟漪效应。
三、有意识地去做,多种类地去做
每周找一天时间,专门告诉自己:今天要做一件大的,或者几件小的好事。最好选择那些新奇的与众不同的善意行为来做,会提高幸福感。
四、提醒大家:做好事别过头
助人容易过头,有人变成被道德绑架,有人则是割肉型的助人。
区分是助人还是自虐,二个标准:
1、是否是自愿自发。非自愿自发,被道德绑架的助人只是还债。
2、是否可持续。自虐型助人者往往过多投入,甚至耗竭自己,其实他们只是需要“被需要”罢了。
践行:刻意做件善事
施比受更为有福。此话不假,非常有道理,本人也亲身经历过。但这里有个问题,施的前提是一个人的内心富足,有爱有安全感,才能向他人布施。
内心有很多爱、安全感高的人,他不仅仅是对自己身边的人善良,做善事,而且对陌生人也可以给予善良,行善事。这种类型的人,就像古大大说的,可以采用四种助人方式,去做。
对于那些内心没有多少爱,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让他去做善事,非常难。他没有,给不出来。这类人也许就是属于“受”的人。
当“受”的人不断得到“施”的人帮助时,爱得到多了,内心温暖了,对世界的解读安全了,他也会去帮助他人,从一个受者变为施者,正如古典大人所说:涟漪效应。被帮助过的人帮助他人的摡率大大上升。因为,帮助别人的过程就是让自己幸福的过程。
分享:我做的一件小事
我的工作是需要接待形形色色的人,工作内容都是在工作职责范围内,但有时候也会接待不是我工作份内的事。我是可以接,也可以直接推掉或拒绝,但是,看到有些人尤其是外地人,什么都不懂,我会于心不忍,会帮助他们先梳理资料,事情的来拢去脉,然后再理清思路,整理逻辑关系,最后再帮助他们寻找通道,应该去找哪个部门。这类事情经常发生,举不胜举,还有劝和一对来离婚的夫妇,临走非常感谢我。
虽然帮助他人,很耗时间和精力,但内心是幸福快乐的。这就是施比受更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