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组合体,爸爸妈妈的组合体。经常接触的人理所当然的被认为应该就是了解程度最高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从没有留意,观察,想要去了解,也只不过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回头想想,忽然发现那些日夜相伴,朝夕相处的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喜欢什么样的食物或是颜色,竟然脑海里一片空白,或许这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反馈。在乎的更多的是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会因为什么而开心,又会因为什么而悲伤。好像又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偏题了,回来吧!今天我是想讲讲父母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和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样,妈妈对我的性格形成中的影响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大过于爸爸。我的骨子里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人,这一点和妈妈像极了。而行为中又带有一些反叛与渴望改变的痕迹,这一点可能和后天教育还有周围的朋友有一定的关系。而今天我主要想讲的是我的性格的缺陷,不自信,胆怯的原因。
以前我总觉得我的不自信来自于:1.家庭的环境并不宽裕;2.自己的身高长相太过普通;这两个原因应该是自己比较长期的承认的,从高中开始凸显,大学尤为明显。直到现在还会有一些这方面的认为,但是我也曾经想过一些本来长得不如我好看,家庭条件不如我的人,他们为什么可以比我更自信,或许一个人的肤浅就在于会从一个人是否穿名牌来判断他是否值得交往,会从一个人是否用名牌手机来判断他是否有钱,会从一个人长的好看与否来评定他的社会地位等等…但是有多少光鲜亮丽的后面是负债累累,是虚有其表,但是你却看不懂,也看不透。我觉得这是我的失败之处。在我看《欢乐颂》的时候我把自己想象成安迪,但实际上我也只是一个渴望成为安迪的樊胜美。我讨厌樊胜美身上的拜金,讨厌她的世俗,讨厌她的虚荣,但在黑夜最隐秘的地方,自己何尝不是这么一个人。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我大学的一个闺蜜,交往的时候她的家境不错,我更愿意和她交往;我的一个男朋友,现在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当时答应和他交往,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的家境…在我的骨子里画了很多自己知道的很清晰的线。哪些人在圈内,哪些人在圈外,很清晰。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或许经历阅历局限了我的价值观。回过来继续说。说到了不自信的来源,现在随着经历逐渐增多,对自我的认知逐渐加强,我也了解到原来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不自信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的妈妈。从妈妈身上遗传或者学到的好的特点这里暂不论述,就先讲讲不太好的——不自信,胆怯。
记得刚开始要出去做生意的时候,妈妈好像也是很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生活所迫,当时有两个亲人的陪伴下,妈妈还是出去了。后来我们自己一家独立做生意,虽然是小生意,但也经历过很多次的创新与变革,记得当时经常听爸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时要怎么样怎么样,你妈妈还不同意哈的,怕做不好啥的”。那会儿只是听听,觉得妈妈担心得挺多的,现在回头想想,也是胆怯不自信在作祟。另外,妈妈在很多人的场合总是很沉默,默不作声,以前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象应该是在那样的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怕说错等等。其实妈妈是个胆小鬼,不太愿意改变的胆小鬼。到今天我又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受。因为去上海看望表姐之后让她一个人回来,结果她说她不去了,最初我以为是她觉得一个人回来太孤单了,但是后边才知道原来她是怕找不到路,不知道怎么坐地铁等等,在我这个年轻人眼里,我觉得不会的话,学习就好了,然而她却有一万个理由和借口等着我。或许以后我的孩子也会认为我的话是借口,而我到时候也会理直气壮的认为那就是事实。骨子里不愿意改变,担心失败,担心犯错,担心尴尬,或许来源于此。而妈妈的一句话也点到了核心,要是像你们一样,什么都会,当然就不会怕了。是的,一个人的恐惧很大部分来自于无知,而唯有让自己保持一直学习的状态才不会让自己陷于无知恐惧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