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伴侣
朋友X最近离婚了,她忙起来的时候还没什么,一旦她有片刻的空闲,整个人就不好了。不是焦虑不已,就是找人聊天或上相亲网。
她说,这么多年习惯了两个人生活,突然一个人,就感觉自己不是完整的人一样,特别的没有安全感。
于是她开始不停的相亲,不停的找对象。寄希望于对方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这种需要从别人身上获取安全感的人,一旦那个人没了,就开始焦虑、打转,不知道如何自处。生活相当于被别人掌控。可是生活最终是自己的,理所应当自己掌控。
健身房的不适
周五晚上跟着室友一起去健身房,体验瑜伽课。说是体验,其实在校期间体验过几次,时隔多年,那种感觉早忘了。健身房也是第一次来,根深蒂固的想法,觉得运动还是户外的最好,所以这些年,都是在户外跑步、登山、骑行等。
在健身房,体验跑步机,感觉自己都不会走路和跑步了,看着人们在各种器械上挥汗,不熟悉的人们,不熟悉的器械,不熟悉的环境,那种感觉好奇怪,自己强装镇定,不去看周遭的的人。
室友有事提前走,我也一道离开,实在是待的不自在。
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下,或者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总是有点恐惧,那是对未知的恐惧,对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恐惧。
对安全感的理解
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属于精神层面的活动。
从给予对象来说,分为他人给予和自带。他人给予是外部的,自带是内部的。
他人给予是外部的,但凡涉及到外部,就意味着与我们的黏连性变的很高,一旦外部变化无常,我们也会跟着起伏不定,甚至于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拔,这对我们很不利。
自带是内部的,我们自身拥有的能力,与外部的黏连性就比较低。无论外部怎样变化,我们可以自己引导或者把控内心的走向。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从自身所带来的安全感来说,又可以分为已知和未知。
我们大都对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不会有那种拘谨感或者无力感,那是因为我们心里有底。自己掌控范围内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已做好了准备,尽管来吧。
而对于未知的事物,大多是持有恐惧的,极少人是抱着期待的。因为那种不确定性,那种不可控性,那种煎熬,止步于恐惧前,让自己处在安全线以内。网上有这么个故事:一群人面对前面是黑暗,后面是死亡的情况下,大多选择了死亡,他们不知道黑暗后是什么,宁愿选择了自己知道的可预测的;极少人选择了黑暗,当然有的没出来,有的迎来了光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往往大于挑战未知所带来的后果。
对未知的期待是我们很多人比较难做到的,那能否通过把未知变为已知来增加我们的安全感呢?这是个人所理解的。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棚、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里,如何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让自己更好的‘生’、‘活’,这是每个人要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