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爱情既是幸福的无上满足,同时也是痛苦的最大煎熬,那么这痛苦只有唯一的来源——那就是安全感的缺失。
在知乎寻找安全感的定义,跃入眼帘的都是一些模凌两可的描述性句子,难以抓住脑中的神经,反复翻阅,最后终于在一个词前面停了下来:确定感。是的,这大概就是关于安全感最准确的表达了吧。当我们倾心于一个人的时候,最为在乎的没有其他,只是确定对方对自己的那份爱意。会因一句欢快的表达喜不自禁,也会为冷冰冰的词组如凉水浇头,时而欢喜时而失落,极端状态时甚至会对一个交情尚好的异性发起火来。
那愤怒于外或沉默于内的表达,出乎常态偏离其人,了解TA的朋友只觉得讶异,而TA自己事后也会为失态感到抱歉,但细细考察不难发现,这无非是最哀怨也最无奈的情绪流露。再愤怒再沉默再言辞激烈,潜台词却是一场无声又最没出息的哭诉:你为什么不在乎我?你为什么不主动亲近我?说到底,你是不是不爱我?感情既得不到确定,安全感自然丧失无踪,难以找寻。
当我们付出了真心与深情,出于安全感的迫切需要,总是本能地希望得到回应。付出的越多,陷入地越深,抱有的希望也越大。然而当事人忘了,感情从来只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的深情,要么叫一厢情愿,要么叫想入非非。就算是分手,一个既已下定决心,另一个再怎么尽力挽救也是徒劳。好像两方的拔河,一方撒手,另一方必定要重重摔上一跤,时光走向结点,前事皆成虚妄。双方的感情常常不对等,但自由却是相同的。你愿意献出真心,却没理由要求回应,这毕竟不是交易,更不是绑架。
在这件看上去愁肠百结的公案里,另一方当事人反倒显得无辜无奈遭人同情。TA本没有做错什么,却成了感情法庭的被告人。那边厢是声色俱厉的控诉,这边厢却是无可奈何的默默。也许我们的被告人本应更照应对方的情绪,拒绝需要直接而委婉,表达更应清晰具体留有余地。然而关键在于,被告人根本无所用心,因为TA的兴致不在这里,TA的在乎也另有寄托。原告的纠结或痛苦,哭诉与仇恨,好比体内的病毒,连一秒的存活期都没有。
爱无分正确不正确,但却有过度与适度的区别。这不是当事人自己的判断或拿捏,而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尺度。对的人,再过度都不会过分;不对的,你的付出只能收获一阵空虚和麻木。幸运者爱的是山谷,爱语一出,回声绵绵;不幸的却站在平原,再歇斯力竭的呐喊,都被无声的北风吞没。在这些故事里,安全感如同由母体带来的那块玉佩,是被妥善保存还是随意弃掷,还是得靠冥冥之中的月老或红娘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