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甲侧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 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从原文中看出林黛玉父亲,林如海探花,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我们对此一一分析。
据《清朝进士提名录》记载,清朝二百多年一共举办了112次进士“录取”考试,共录取26849名进士,按照满清从入关到灭亡267年计算,平均下来每年录取进士100个左右,其中:一甲(仅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赐进士及第)和二甲(赐进士出身),约占整个三甲数量的1/4(每科人数不一样,大约是这个比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科举考试,共有290,000人参加,最终只有218人通过考试,考取进士资格。而考取探花的比例粗略计算相当于3/290,000。考上探花被皇上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之职,未来是进入内阁或者成为皇室的一名史官。翰林院是国家最重要的官员储备中心,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等工作。探花在进入翰林院后,虽然日常从事的都是一些文书方面的工作,但这对锻炼他们的从政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有清一代最出名的探花,张之洞,可做参考。1863年,中探花,授翰林院侍讲学士。1881年,出任山西巡抚,开始筹办洋务,设广东水陆师学堂、枪炮厂、矿务局、广雅书院。1884年,张之洞擢升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抗击法军。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1894年,署理两江总督,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组练江南自强军,加强国防。1907年,其又任军机大臣,次年十一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1909年,病卒。
二、 兰台原为战国时楚国宫殿的一部分。东汉以降,“兰台”或“兰台寺”逐渐成为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同时“兰台”也被作为史官的代称。唐代时,“兰台”还成为秘书省的别称,并一度存在“兰台大夫”的官职。《红楼梦》中的兰台寺大夫,有研究者认为当指都察院御史。
三、巡盐御史一般派往主要盐产区,据《明史》、《清史稿》记载,朝廷通常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等地各派巡盐御史一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还曾在福建、两广等地派有巡盐御史。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至雍正四年(1726年),陆续停两广、福建、长芦、河东、两浙等地盐差,仅在两淮还派有巡盐御史。从康熙朝后期开始,以御史出身任两淮巡盐御史的就不多见了,巡盐御史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内务府出身的官员兼任,如从康熙四十三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04-1713年),这十年的时间内,两淮盐政的职位一直由身为汉军正白旗的曹寅和身为满洲正白旗的李煦两人轮流把持。二人同时还担任江宁和杭州织造。而曹寅即为曹雪芹祖父。曹寅一生两任织造,任内连续五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四次南京接驾,一次扬州接驾),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了其职务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超出地方督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