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消费升级:
3年前在北上广跟人讲啤酒有N种,平时大家喝的只是最次一种,大多数人一脸蒙逼。
两年前,一桌子年轻人总有一两个懂门道了。
如今,北上年轻人圈子里,精酿体系,就算不深入也起码听说过。
对比中美的衣食住行娱五大消费点,衣、住、行完全感觉不到明显差异。
行,这一点上和美国无差距,可以说比美国普遍水准要高。
有较大升级空间的是:食和娱。
1,食。
中餐在美味和丰富上冠绝全球,但,中餐至今依然更像是中医,而非现代医学。
西餐不知不觉进化了。
啤酒是一个典型,其他种类物细分如烈酒,红酒,牛肉,奶酪,调料等等。
这些种类物在西方已有了现成体系。
概念深入人心后,我们的种类物也会进行升级,升级方式也会是更精细的差异化。
馒头用什么面粉、酵母、水的比例、干燥时间、是否加盐加糖......最终都会有说法,然后进行流程固化,贴上现成或创造出的专有名词,达到“此馒头非彼馒头”的最终效果。
2,娱。
典型东亚特色娱乐方式如KTV洗浴按摩不说,重点说说所谓“泛体育”。
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1,联赛产业化。平行对比国内各大联赛俱乐部和欧洲足球、NBA、NFL等全球顶级联赛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差距就好。
2,运动健身细分和专业化。过去,所谓健身,概念上只有“跑跑跳跳”。而今天和将来,“跑”,可以是100米冲刺,可以是马拉松,也可以专门练铁人三项;“跳”,可以是篮球提升专项训练,也可以是减肥为目的的HIIT一部分,也可以是针对跑酷;等等。而除了传统概念上的“跑跑跳跳”和传统球类项目外,还新增了一些类似舶来品的项目,典型如登山、潜水、飞行、射击、滑雪、瑜伽,等等。
3,运动装备专业化。运动健身细分和专业化的装备专业化。传统消费理念里,不管是什么运动,穿“运动衣”、“运动鞋”就好了。而随着消费升级理念深入,发展方向必然是专款专用。以滑雪为例,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见直接穿着牛仔裤或休闲裤就上雪道的了,但硬件装备依然普遍来自从雪场租用。继续发展下去,更合脚的定制雪鞋、符合当下水平或滑雪风格的雪板……
3,
除了“泛体育”,在“娱”的大框架下,音乐分发模式、音乐相关硬件、整个电影产业、整个游戏产业......
其中有一些,我国相比全球顶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如电影产业;甚至是现状一塌糊涂,几乎为零,如大型单机游戏;而另一些,我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如手游/网游等。
4,
除了“食”和“娱”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明显的升级点。举个小例子,如特定的大小家电,大如洗碗机、烤箱等,小如吸尘器。
举两个大例子,教育和医疗。
我国近年的创业和创新,总体上讲围绕这两个模式展开的:
1,原本小众、舶来或高端的产品标准化和大众化;
2,各种各样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特别是交易的便捷性。
但消费升级的主线思路,却恰恰是“复杂”和“小众”,然后才涉及大众化细分。
这种转变,不可能完全靠供给侧的开放就能一朝一夕完成,更需要消费端在概念层面有根本改变。
5,
无论如何,消费升级都必然是大风口。
重点并不只是提供细分优质产品,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群体的培养。
这种升级,与所谓“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彼此交错,很难彻底区分开。
非要给一个划分标准的话,消费升级,更多源自个体或群体的兴趣爱好。
而所谓“消费主义”,更多地有关人为制造焦虑,以及挖掘人的炫耀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