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附近县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因为自己曾有过的犯罪经历,被女友抛弃(暂且用这个词吧)。这个年轻人因此而放弃了最后一点对世界的希望和对生活的憧憬,拿了一把刀,先杀死了女友,又到校园杀人纵火,连杀多人后开车逃窜。
爆出这个消息时,全市所有家长们都震惊担忧,害怕自己孩子的校园也受到袭击。好在警方及时破案,在不到一周就将这个罪大恶极的逃犯绳之以法。所有人在微信里都欢声鼓舞,家长们担忧的情绪也得到了最大的缓解。
这件事情到这里应该说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恶人伏法,罪有应得,是天下人都希望看到的结局。然而我眼前,活脱脱浮现出的是一部小说的名字《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19年监狱苦役,出狱后却再次偷了好心收留自己的主教的银器。在面临警察的询问,以为自己会再次入狱的时候,主教却隐瞒了实情,并将他未能偷走的银烛台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他。冉阿让被主教所感动,从此皈依上帝、洗心革面,改换姓名后成为一代富商。当然后面的情节还有许多,但给我最多感动的永远是主教将银烛台送给这个小偷的那一刻。
什么是救赎?要如何救赎?我们常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救赎自己。但是,这样的救赎还应该有一把钥匙。主教送给冉阿让银烛台的那一瞬间,就好像用一把宽恕的钥匙,打开了救赎世界的门锁,使冉阿让找到了对自己救赎的道路。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青年,他曾经犯罪,但他完全不必是终身的罪犯。我不知道他曾经犯的什么罪,但肯定罪不至死。但是当他离开监狱的大门时,他的灵魂是不是还被关在那个门里呢?
他走出了监狱大门,但他走不进社会之中,在他的身上脸上甚至姓名上,永远的刻着“罪犯”这两个字。他的存在是对家庭最大的错误,他的人生是社会最不和谐的音符。他从进去那一刻,就永久的被锁在了社会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解脱。难道他的女友不该离开他吗?当然不是,因为他的女友如果跟他在一起,也会被一起锁在耻辱柱上。一个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为什么就应该永久被锁定在社会的白眼之中呢?
我们的社会太喜欢为成功者歌功颂德,太喜欢为富贵者锦上添花,却丝毫不愿为失败者留下一片掌声,更不愿为犯错者提供一片绿荫。为了不被社会抛弃,我们每个人都像拴上缰绳的骏马,只有不断向前跑才能得到一点点物质或者精神的慰藉,而一旦失足,则完全没有挽回的余地。
没有退出机制的我们,在食物链的顶端扮演着最原始而血腥的搏杀角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们从来只看到恶人之恶,却不肯面对自己的伪善。我们可以原谅电视里遥远的罪行,却不肯与对门的小偷多说一句话。我们会慷慨的给行乞的老人投出十块钱,却不敢为需要的同事递上一句话。我们早已关闭了救赎的心门,只顾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成者王侯败者贼”,但这王侯的背后和贼的背后都是一片血淋淋的鲜红。这才是最大的“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