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读书快,仔细想了想还是说一下吧,虽然是老生常谈,还是期望有所作用。
兴趣使然
小时候读书是不会带有什么功利性的,看书当然也是挑自己最喜欢的书去看,能吸引小孩子的一定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诗歌散文?不好意思看不懂。那时候看的书呢都是这些:三国演义,水浒传,基督山伯爵,七剑下天山,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始终都藏着太多鲜活的人物,期待着他们的故事,期待着故事的演绎。那时候让我看作文书,厚厚的两大本,怎么看呢,挑故事看,看其他的完全感受不到乐趣啊,可能最大的感受就是叫佚名的这个人好厉害,人家就写一篇,他写了大半本。现在其实也一样,拿本感兴趣的书来,自己就沉浸在里边,不假外物,其实是兴趣狠狠地推了我一把,这要是拿本政治书,那肯定眼前一黑,翻完一页忘一页。
所以,要么培养你的兴趣,要么跟着兴趣走。顺便分享个方法,看到心动的话,别只是把它画下来,那才不是你的,先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它的意思,想想它勾起了你哪段回忆,写下来,如果她是个方法或者思路,那就想想可以把它用在哪或者什么时候开始用这个办法。
阅读方法
其实本来不觉得阅读有什么方法的,但要说的话,每个阅读方法都逃不开重点和节略,像主题阅读,就是把自己需要的内容从书里找出来,余下的都抛在一旁,是你在读书,你自然有挑选的权利。像是快速阅读,就是用较短的时间浏览全书,也是为自己划出重点,用剩下的时间来精读重点内容,读完立刻回顾整本书的知识,毕竟如果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都总结不出来,还指望什么明天。
就比如读《小狗钱钱》的时候,作者选择用故事来诠释财富法则,所以故事的大部分枝叶都可以抛下,知道有这么个事,但不需要思考什么,重要的还是那些对话,那些想法。阅读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它更适用于大量的工具书籍,有些糟粕丢了就丢了也不心疼,但是经典呢,还请细细品味。
保持专注
这是谈到什么都不能避免的话题,为什么你身上就穿着一件衣服,因为一件就够你适应的了。大脑也是,在你下定决心要读书的时间,请务必保持专注,把手机什么的都扔一边吧,别信什么一心二用,我还能一心三用呢,一边开着网页看着直播,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翻着书,拜托,这样效率极低,大脑根本处理不过来。
我们的感官每接受一个外部信号都可能会带来相应的想法,反反复复地扰乱自己,怎么会不心浮气躁,读得下去才怪。顺便说一句,能用整段的时间来读书,就别去用碎片的时间来读,就像我每天上班午休1h都在读书,下班回家再翻开书的时候一看,诶前边说的什么来着?这种状态很影响心情,如果你喜欢读书,请多给它一点时间。
知识框架
我们读书读得多了,知识体系也就慢慢搭建起来了,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我们遇到每个知识点都要停下来理解一下到底在说什么。而阅读的同类书籍慢慢增加后,我们在此方面的知识也慢慢积累下来了,再遇到书中那些专业的名词,也就不需要什么时间去反应了。
就比如读三国小说吧,最开始的时候我谁都不认识阿,他们的字,他们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不清楚。就像是一张白纸,随着不断地阅读三国书籍,就像是在上边记录各路英豪的事迹,什么典故只要你一提,大脑立刻就反馈给我这个人是谁,背景又是哪,所以读起来三国相关的东西毫不费力,自然过得很快。所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总是没错的。
最后说一句,开卷有益,愿你手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