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内向"和"外向"的概念时,他其实是说,有些人会把生命力指向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另一些人会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构建内心和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这个原本中性的词,变成了"敏感"、"保守"、"脆弱"、"悲观"、"孤独"、"冷漠"等诸多贬义词,以至于身边长辈或者朋友的一句"你太内向了"的评价,带有一丝怜悯、同情甚至谴责的味道,我们从小就收到这种严重的伤害。
这个社会好像对左右逢源、擅长交际、营销娱乐的人格外感兴趣,他们表现得足够阳光、自信、乐观、勇敢,仿佛在昭示着做一个外向的人更能成功,更具备广泛的社会价值。
实际上," 内向"是一种社交习惯,或者说是一种生理选择。有些人在喜欢的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地讲几个小时,而在不喜欢的人面前,则是哑巴。内向的人更敏感,他们呢个察觉出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进而产生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在每一个经历过被迫改变内向的人的经历中,总会有许多真实的不安的体验萦绕着他,有时候更加敏锐的雷达反而成为了他们的累赘。
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宫崎骏《天空之城》
可能我们经历过选择内向与外向,才有着这样的体会,而今在对这些仍旧把内向当作劣势、心理弱势的人说,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内向者吧,不要管外界对你的评价,坚持自己身上那些独有的静默、让人动容的敏锐的觉察吧!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