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拿到《臣服实验》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要讲“你要领导谁,就要臣服谁。”这句话,所以我定的阅读目标是“了解为什么你要领导谁,就要臣服谁”,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是一个个人传记,大体剧情是一个人能听到自己内心中的情绪,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让他的思绪非常荒乱,于是开始静心。
我读这本书,有三层思考:
第一层思考:每个人内心的头脑中都有无数思绪混杂在一起,而这在工作中就会造成内部打扰。精心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外部打扰和内部打扰、外部打扰之分。外部打扰可以通过电子静默(关掉手机)的方式免除;内部打扰在之前是通过将想法写下来而消泯,现在又多出来了一种解决方法:
“我目前所做的这件事是献给宇宙的礼物。”此时所有的思绪都应该臣服于这个念头之下
如果把一个人的所有思绪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平常这是一个议会制国家,纷纷囔囔,各自为政。静心能把它变成一个君主制国家,上下一体。而君主制是所有国家体制中效率最高的。
第二层思考:如果生命以某种方式呈现,而他抗拒的唯一理由是出于个人喜好,他就应该放开自己的好恶,让生命做主,并带着明晰的觉知,去探寻命运给予他的礼物。
我不同意这句话
首先,如果一个人放开喜恶,那么这个人是绝对的理智。他一定会分析出A方案的好坏和B方案的好坏,那A方案和B方案都有好有坏,应该选哪个呢?归根到底是价值观。那么价值观算不算是个人喜恶呢?
其次,这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做法,且带有明显的幸存者偏差:一万个人跳崖,死了9999个人,1个人发现武林秘籍,最后这个人出来写了一本传记。那这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子弟还是误人子弟。
如果一定要总结的话,这个人之所以最后走到那个高度,是因为在互联网和房地产初兴的时期,利用手上已经积累的资本,获得更多的利益。
就像上帝的彩票,上帝会从抽奖机里抽一个人作为世界首富。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获得入场券,就算运气再好也没有用。
第三层思考:世界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情况、变数,而面对这些变数,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用超然的姿态拥抱这些变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这是无为的思想,接受了外界的变数,达到一种超然的心态。而这种超然的心态确是有为。而面对能够把握住的,专心致志的做好。
这让我想起了那篇祷告词:
愿上天赐我无上的勇气改变能改变的;
愿上天赐我无边的宽容接受不能改变的;
愿我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