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将事情坚持到底的三大法宝。其实,那篇文章算不上是一篇好的习作,我写得不够深入,没有强大的说服力。不过,文章好与不好,如今看来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现在的我很开心地看到自己可以将文章伊始提出的四件事项中的两项付诸行动了。
我很感谢当初的自己,在思索的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画出行动轨迹,让自己在勇敢前行、转身回眸之时,内心满是踏实感和幸福感。
1. 坚持这件小事确实“小”吗?
关于坚持这件小事,长期以来我深受其扰,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努力探寻坚持的意义,希望可以在追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同时也能给予他人带来启示和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三月份发起了一项以“坚持”为关键词的英文共读活动。当我们花了20天的时间结束第一本英文书籍之时,我想所有坚持下来的童鞋都体会到了坚持的意义所在。
当然,我也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坚持去“坚持”的价值。“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地拯救这个世界”
坚持这件“小”事确实不容小觑。
2.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做到坚持?
就像我之前说的:只有一件事情有益于个人的发展,才会让人们暂时忍受一时的“痛苦”而去寻求长期的裨益。“痛苦”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会变成一种自我优势,带给我们的将会是别样的享受或趣味。
也许,这时就有人提出质疑了:欧阳天天,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就能坚持到底,何来的“痛苦”呢?
但,果真是这样吗?
教师再怎么喜欢授课也有不愿意去上课的时候;马拉松运动员再喜欢长跑也有不愿意训练的时候;作家再酷爱写作也有不愿意动笔的时候……
人之所以生而为人,是难以逃脱“例外”二字之怪圈的。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有些人还能在做某件事的“痛苦”过程中做到坚持呢?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向内求,增强意志力,还是向外求,掌握策略,他们最终都是将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转变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或者生活模式而已。也就是说,只要你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就可以做到坚持,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般自然。
就拿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他写作是有着固定模式的。他在坚持写作的路上丝毫不松懈,所以才能写出众多优秀作品,成为享誉世界、名副其实的多产作家。
写长篇小说时,我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用我的苹果电脑来说,大概是两屏半的文字,不过还是按照从前的习惯,以四百字一页计算。即使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在十页左右打住;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因此我就像打考勤卡那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
由此可见,聪明的人其实很善于运用规律性,进而养成好习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持续的复利效应。
3. 习惯到底是什么?
还记得前几天无意间浏览网页,看到俞敏洪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坚持100天,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其实,俞老师写的这篇文章是针对一位童鞋的提问进行答复,他在文中肯定了坚持去做某一件事并以培养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作为最终目的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优秀的习惯是的值得用一生去坚持的。
俞老师也说:“习惯其实就是不需要你刻意坚持,也不需要你去下决心,是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事情。”而这些良好的习惯在成为你真正所拥有的习惯之前,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关于习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有些习惯确实不怎么需要坚持,我们的大脑会指引着我们前行。譬如按时吃饭的习惯,刷牙的习惯等等。然而,有些习惯则需要持续坚持行动,苦守半载甚至更长久的时间才能顺利将其转化为固定模式,让我们受益一生,譬如早起早睡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等等。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到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可以训练我们的反思能力。然而,培养这种习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坚持一年半载,才会产生惊人的威力。
4. 如何坚持才能养成好习惯?
坚持就能养成好习惯,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我们还必须掌握一些方法,才能顺利在坚持的路上培养好习惯。
前天晚上,我看了日本作家古川武士写的一本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书本很薄,总共不到200页,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我看完之后兴奋不已,自己之前苦苦追寻却不得其“法”,现如今却在一本小小的书籍中找到了“灵丹妙药”。在《坚持》一书中,作者将培养行为习惯分为了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以及倦怠期,只有顺利渡过每一个时期才能最终养成习惯。现将应对每个时期的具体策略总结如下,希望可以给所有坚持在路上的朋友带来参考。
反抗期
以婴儿学步开始
俗话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一定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这时一定不要勉强自己,尽量不要订过高的目标,可以从小地方开始行动。譬如,要想培养阅读习惯,那就从每天的5分钟开始。目标足够小,小到你根本不可能放弃,这就是行动的意义。每天一小步,持续行动,就会看到收获。
简单记录
当我们设定了符合自己的“婴儿学步”计划之后,一定要采用不麻烦的方法做简单的记录。持续记录不仅可以客观地掌握现实行动与理想目标的差距,还可以改善行为的不确定性。另外,当我们看到自己的行动转变成文字记录纸上,我们就犹如看到一盏盏明灯,召唤我们满怀勇气、继续前行。
不稳定期
行为模式化
当我们顺利渡过反抗期之后,就要将“婴儿学步”计划中的行动难度提高,提高到自己本来要求的程度。譬如,将每天的阅读从5分钟改成原先计划的1个小时。
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因此,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要培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譬如,将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为晚上的20:00-21:00。如果我们每天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去坚持相同的行动,培养习惯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设定例外规则
“例外规则”是对不规律发生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规则的弹性应对机制。例如,当你情绪低落、疲倦时只读1页书也没关系。
设定持续开关
“持续开关”是善于培养习惯的人为了能够持续行动所设计的一些巧妙的方法。“持续开关”可分为“糖果型开关”与“处罚型开关”。从“产生快感”和“回避痛苦”这两个方面出发,我们都会产生积极行动的动力。例如,如果一年阅读完50本书,我们就可以奖励自己一台kindle阅读器;或者与他人组队一起读书,逼迫自己每天不得不读。
倦怠期
添加变化
倦怠期是身体已经逐渐习惯新行动的时期,这时也不可疏忽大意,否则新培养的习惯会走向失败。如果要想顺利通过倦怠期,无论如何都要“注意变化”。
如果一直持续做同样的事情,任何人都会感到单调乏味,培养习惯也是一样。例如,在培养阅读习惯时,我们可以大开脑洞,怎样把阅读这件事情做的有趣一点儿。你可以在读完书之后或者读的过程中,画一张有趣的手绘思维导图,用关键词和简单的图标代替传统读书笔记文字的记录,让富有变化的颜色冲击你的视觉和感觉。
计划下一项习惯
请注意我们在培养习惯时,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一次只要锁定一项习惯即可,不能太贪心。在倦怠期的最后阶段,我们要订好下一项要挑战的习惯,持续播下“习惯的种子”。
如果我们可以顺利渡过以上这三个时期,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时我们也不要停歇,为自己增加新的习惯而持续行动,让自己不断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路上越走也远。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所谓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科学养成的习惯。
希望以上我的思考和读书总结能够为坚持的你带来一些帮助,愿我们在坚持的路上携手同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