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公司启动任职答辩,答辩材料准备里有一项是个人案例分析,即根据自己做过的项目或典型案例,分析自己的任职能力。这可愁煞了入职两年多的黄慧,苦思冥想不知写什么好,于是多处请教,最后问道了我。我很奇怪:工作都两年了,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项目么?
“哎呀,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是下班后偶尔想一想,自己却好像什么也没干。感觉这次任职写材料也是如此,好崩溃。”
“我记得去年你们部门新年大会搞得很有特色,你可以好好写写呀。”我慢慢引导。
“额,去年这个大会我就是参与了一下,现在都记不清当时都有哪些具体事务了。”黄慧皱皱眉头。
“你就没有及时写个经验分享吗,哪怕自己备案也是好的呀。”
“还真没有,我没有这个习惯,让我工作可以,写总结什么的可是太费神了。”黄慧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默默叹口气,然后再次引导黄慧几次活动和项目。
对比黄慧,另一个同期入职的同事早早就把任职答辩材料写好了,前几天已经找他导师进行了预答辩。这个同事很喜欢给我们分享新工具、新方法论,据他导师和我们聊天,说这位同事很擅长总结,学习和工作方法很高效。
一、总结——职场提升必备技能
我观察过职场中的同事,这些优秀高效的职场人中,有些人善于文字记录,有些人习惯通过PPT或者思维导读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人习惯简单的EXCEL表格记录重点,还有人喜欢与别人聊天探讨分享。
就像是学生时代准备的错题本,职场中同样需要记录,但不止是记录失误,宝贵的成功经验同样值得记录。优秀的职场人有一项独特的技能:预处理。而何谓预处理呢?预处理无非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规律,然后能够成功地预测到未来的工作事项。
类似于吴军博士在《智能时代》里面提到的:
在信息时代,我们根据大量数据,经过分析,得到规律,然后根据规律预测未来。
而我们日常的工作,正是收集数据并分析的过程。经过大量的工作经验,我们得出工作里的规律,然后根据工作规律,得以对工作进行预处理。
总结分析这一步,正是优秀职场人和普通工作者的区别。有了总结,就可以对成功经验进行复制,同时规避事务,如此,职场技能不断精进。
二、如何总结——好头脑更要勤动手
总结的方法因工作性质和强度而异。
1、按照时间总结
如果是刚入职不久,每日工作都有很多突发状况,可以每日记录,并且抽时间记录“工作日志”。我入职后培养的总结习惯,就是在入职时,导师要求我对工作按照小时为单位每天进行工作记录。尽管当时觉得很枯燥,但是记录几周之后,会发现自己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经常出现的问题。
如果已经工作好几年,对工作很熟悉,那么可以每周或者每月总结。这时候的总结不在于形式,而是一种总结思维的训练。
2、按照事件总结
对于重大的项目,不管是否成功,都应该及时总结。对于优秀的案例,可以形成模板或者经验分享,便于之后类似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
3、总结主题多元化
总结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或者自己设定目标。比如,沟通技能,情绪把控,工作技能,效率提升,等等。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设定主题月。比如,这个月我优先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那么,职场中多寻找沟通、分享、交流的机会,及时总结。同时,身边同事的经验或者教训,同样值得总结。
三、总结达成——由已知到未知
总结其实就是自省的过程。在总结中,我们的工作方法得以修炼,好的工作方法不断精进。在关键时刻,自己手握干货,在工作已知区域驾轻就熟,同时开拓工作未知区域。对于未知区域,现有的经验也许并不能解决新问题,但是,优秀的工作素质模型,是进入未知区域所必备的敲门砖。
如果某一天,我们慢慢发现越来越无事可总结了,这时,要小心:也许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职场安逸区。此事,尽快充电、寻求职场突破口、多方面尝试,尽快走出安逸区,才能寻求更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