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是不读书的,不过他还是读圣人之书的。明面上他是不屑于仕途经济,不屑于官场间那种阿谀奉承的恶俗,他也瞧不起穷首皓经去考功名的逐利之徒,自然不想读只为了功名利禄的“正经书”。宝钗是人们口中的女杰,她为人大度知书达理,也知道催男人用功。但我想要是宝玉的生活中真有个这样的人做老婆,他还真受不住,并不是宝玉懦弱,而是和三观(禀气不同)不同的人生活,真的痛苦。打个比方,某个家庭中男方的爱好是诗和大海,每日一口小酒,赏一场春雨看几朵落花。但他的老婆嘴边却一直是现实权力仕途和金钱名誉,过久了自然是互相折磨。这和为人处事是不一样的,也许在某些人看来宝钗这是懂大局,但对于宝玉这种姑且算是浪漫真男儿的人来说却是极大的痛苦。
每天都有不懂自己的人来逼自己,宝玉没抑郁都是奇迹。你看那么多自称抑郁症的孩子,都是被自己的苟父母压抑出来的。所以宝玉喜欢黛玉,更因为她是宝玉的知己,她懂宝玉的诗和远方,理解宝玉的处事态度,她是那个能和他生死与共,能一起唱歌做饭,看尽云卷云舒的人。而且宝钗的性格是另外的禀赋,她吃冷香丸,极力压制自己的多余权力欲望。贾家兴盛的时候薛家恨不得整个倒贴上去,败落了连个影子都没落下。确实这就是人性,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这难免不能看出宝钗的无情。
我想,黛玉就算父母尚在,也是那种能为了宝玉留下来守家,与贾家生死与共的人。她是真正的刀子嘴温柔心,外冷内热。她虽然爱哭,下人眼中的她是小气刻薄的代名词,但她真性情,明辨是非,待好人好待歹人差也是发自内心。黛玉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她是大智若愚,这也正好契合了宝玉的乖张性情。宝钗善于和别人搞好关系是她交际的厉害,可见她有多么世事洞明——即使可能很多都是功利目的假情。
很多人说宝钗不爱宝玉,完全是个看重仕途经济的人,这看法大片面了。无论宝玉是否符合宝钗心意,毕竟还有个姻缘天定的的因素在影响她,难道从小长大她就没有一点儿对于未来和爱情的幻想吗?她既然有个家人重视不许离身的金,自然也会对别人口中的从未见过面的玉是好奇的,也很有可能是期盼的,有好感的。但她的遭遇和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实在不同,自从父亲逝世后,人情冷暖世俗艰难迅速让她成长,过早的意识到现实的残酷让她的天真快速的消退,母亲和兄长以及败落的薛家都成了她心里的重担。所以她不可能像林黛玉一样去纯粹的喜欢一个人,把自己的悲欢情仇系于一人之身。红楼梦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优缺点,如尤氏姐妹这样贪慕虚荣但身世跌宕有心从良的人,如贾琏这般好皮肤滥淫却有底限良知的人,别人说他油锅里的钱都捞出来花,贾赦叫他搞死石呆子去抢几把扇子(值五千两以上),他却反对他父亲为了点钱弄出人命结果挨了他老子一顿打。这些人仿佛品行不端可恨到极致,但猛然却又爆发出这么一个可爱的优点,只能叫人爱恨交加。而黛钗两人,虽是十二钗之首,却也不能完美无缺一言一行皆无差错。她们是曹老付诸心血最多的两个女孩,我相信她们在曹老心里的地位没有孰高孰低。虽不完美但也接近完美。这才是宿命般的悲剧。
吴本中薛宝琴说,贾府败落了薛宝钗还肯嫁给贾宝玉,可见薛宝钗的品格举世无双。可见吴本的作者不是没注意到这个“bug”,而是有意而为之。首先薛宝钗是绝对不可能像一些评论中说的那样找个商人嫁了,薛宝钗的原则脂批已经说了,她是一个天生就和礼教契合的人。薛宝钗说过,男人读书明理治理国家便好了,在她心目中只有这种男人才是好的,商人再有钱她也看不上。吴本里贾宝玉想学做生意赚钱都被薛宝钗阻止了,薛宝钗怎么可能嫁给商人?其次,封建礼教的核心思想是人天生分三六九等,贾宝玉是什么人?四大家族之首贾家荣国府嫡孙,就算贾府败落贾宝玉的身份依然尊贵。贾宝玉出家一回回目叫孤倔王孙悬崖撒手,以王孙来称呼,可见贾宝玉身份之高。第三,朝代更迭,前朝大臣如果肯卑躬屈膝,官复原职乃至获得提拔都是很常见的,清朝就修了贰臣传记录那些降清的明朝大臣。综上。薛宝钗选择贾宝玉其实是明智的:贾宝玉祖上根基好,身份尊贵;贾家虽然败落,但是多少有点祖产,并且留下来的祖产都是贾宝玉的。贾宝玉走后薛宝钗就以宝二奶奶的身份住进了荣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