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73)《述酒》

文/书山花开

❂原诗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余云。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49】

酒是仪狄造的,杜康又加工、提高。

当重离照耀在南方大地,凤鸟互相和鸣。秋草虽然还没有萎黄,和煦的风却已经消沉。

白色的乱石子在长洲上耀光刺眼,南岳顶上不见了紫色的祥云。

豫章公与高门大姓相对抗,虞舜帝的坟墓本就在零陵。

我流泪,叹息满怀,侧耳倾听雄鸡的啼鸣。麟凤龟蛇受驯养,竟也显示瑞应。

叶公沈渚梁统帅师旅,白公胜终于战败自到。

汉献帝禅位被贬到山阳小国,曹丕成就了帝业再不去关心。

篡夺者很懂得卜式善牧的道理,众旧臣又只求安乐不肯效忠故君。

周平王曾被迫东迁洛邑,王子接藏在丹穴仍不免被艾草烟薰。

重日降生也不能保住帝位,三足乌又带来禅代的传闻。

王子晋喜欢吹箫跨鹤,正当午翱翔在河汾之滨。

陶朱公练养长生之术,悠然闲居,远离世上纠纷。

在那高高的西岭里面,安卧着我钦敬的夷齐两位高人。

天赋的容颜自应永久保持,殇子与彭祖毕竟不能同论。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55】

重黎之光普照南国,人才众若风鸣相闻。秋草虽然尚未枯黄,春风早已消失散尽。

白砾皎皎长洲之中,南岳衡山已无祥云。豫章与帝分庭抗礼,虞舜已死只剩灵坟。

心中悲怨叹息流泪,倾听鸡鸣盼望清晨。国内有人献上嘉禾,四灵祥瑞为我所驯。

叶公帅军讨伐白公,白公兵败已丧其身。献帝被废犹得寿终,恭帝虽死不得存间。

卜式善牧恶者辄去,安乐失职不为其君。平王东迁离开旧都,中原皆被匈奴入侵。

司马昌明已有后嗣,三足乌显成宋代晋。王子吹笙白日仙去,正午遨翔汾河之滨。

陶朱修炼长生之术,隐居避世离开纠纷。高高西山夷叔所居,安然仰卧为我所钦。

天人之容永世长存,彭祖长寿难与比伦。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45】

这首诗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渊明五十七岁。本年九月,已逊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宋武帝刘裕杀害;先进毒酒,不肯饮,以被褥闷杀之。这件事激起了诗人极大的义愤,遂作成此诗。为了避祸,不得不写得十分隐晦。宋代黄山谷云:“似是读异书所作,其中多不可解。”经韩子苍、汤汉及后来注家的努力,终于弄清了诗意。

全诗四句为一层次,共六层次;只有收尾作六句,组成第七层次:(1)东晋运祚,由盛趋衰;(2)逆篡不断,至于桓、刘;(3)诗人感概,宋代晋瑞;(4)刘灭桓玄,恭帝遭害;(5)除异务尽,逃也不免;(6)简文应线,晋祚告尽;(7)我亲夷齐,天容当固。

本诗被看作刺世诗,更恰切地说,是一首史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史诗绝唱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50】

这首诗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五十七岁。晋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九月,以毒酒授张袆,使鸠王。袆自饮而卒。继又令士兵越墙进毒酒,王不肯饮,士兵以被褥闷杀之。故陶渊明此诗以“述酒”为题。诗中运用隐晦曲折的语言反映此事,表达了诗人对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173】

这首诗初看好似哑谜,诗意很难索解,古往今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南宋汤汉在《陶靖节诗集注》中将此诗解为晋恭帝哀诗以来,经历代学者不断阐述,特别是钦立先生的悉心考据,诗意渐明。但是对如何评价此诗中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思想倾向等问题,学术界仍存在不同意见。

《述酒》诗大约作于宋永初二年(421)九月之后,诗人五十七岁。永初元年六月,蓄谋已久的刘裕终于篡位称帝,将晋恭帝废为零陵王。次年九月,又用毒酒害死恭帝。在此之前,楚人后裔桓玄为夺取帝位曾与刘裕争雄数年,而于晋元兴三年(404)伏诛。

连年的战争,不仅破坏了生产,而且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据《宋书·武帝纪》载,东晋末年“百姓疲匮,岁月滋甚,财伤役困,虑不幸生。凋残之余,而不减旧,刻剥征求,不循政道。”

以上就是《述酒》这首诗写作的政治背景。

此诗可分四段。自开头至“融风久已分”,为第一段,是写晋元帝南渡之后,帝业虽然曾一度中兴,但是衰势已定。自“素砾晶修潜”至“芈胜丧其身”,为第二段。此段从桓玄盘据江陵一直写到他被战败而死。前四句是写普室的衰微,自桓玄逞霸起;而刘裕为篡位与之抗衡,加速了东晋王朝的覆亡。接下二句写诗人为此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最后写刘裕巧借祥瑞之物而窃国,并一举半灭桓玄。自“山阳归下国“至“日中翔河汾”,为第三段,写刘裕篡权后的种种阴谋手段。前六句写刘裕既将逊位的晋安帝迁至子阳;又导演了一出强制普恭帝继位的丑剧。后四句是回忆晋武帝当初生子时原以为后继有人,但禅代之说又起,最后导致山河易主。自“宋公练九齿”至篇末,为第四段,写诗人日睹机、刘暴行后,岗厌恶世情而决心闲居养:并抒发了对恭帝的悼念之错。

综上所述。全篇通过追述历史事件和采取占今对比的方式,曲折地反映了桓玄、刘裕阴谋篡当的残暴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以及不肯与当权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

因此,在陶渊明的全部诗文中,《述酒》无疑是他反映现实政治斗争倾向性较鲜明的一首诗。诗人对桓玄,特别是对刘裕篡位的种种阴谋与暴行的揭露,尽管手法较为隐避,但也不失为深刻;同时对晋安帝、恭帝寄予的同情也是很明显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加以说明,即诗中所表现的憎与爱,到底是否仅仅是诗人忠于晋室的表现?

明许学夷说:“靖节诗,唯《拟古》及《述酒》一篇,中有悼国伤时之语,其他不过写其情耳,未尝沾沾忠悃自居也。”(《许源辩体》)近人也多从此说,认为此诗的基本思想是忠君的。但钟优民先生则从陶渊明向往唐尧之世的政治理想的角度加以分析,而不同意诗人“耻事二姓”之说,也是很有见地的参见《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我们认为,陶渊明在诗中之所以激烈地押击桓玄、刘裕肆虐,并不能仅仅看作是出于对晋的效忠。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诗人自幼思慕“黄虞”时代,希望有一天能天下一统,政治清明。正是出于这种理想,当初在刘裕讨伐后秦,生擒其主姚泓并进驻长安时,诗人也曾露出一丝笑容。在《赠羊长史》诗中,他不无感慨地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不获俱。”可见他是多么向往国家统一,亲瞻圣迹啊!但是刘裕是有野心的。黑暗的现实,很快使诗人的希望变成了泡影。魏晋以来,虽然群雄并起,但是各自争雄,没有一个是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的英主。

他痛感这个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与子俨等疏》)。于是不得不与仕途决裂,走上了躬耕自食的道路。但是退隐之后,诗人的心并没有因此而冷下来。尽管他再声称要“息交游闲业”,“闲居离世纷”,可是仍在关心时政。特别是当他看到或听到刘裕以暴力篡位的令人震惊的事件之后,又怎能坐视呢?因此,与其说诗人揭露桓、刘的暴行是出于对晋室的忠贞;毋宁说桓、刘的行动本身激起了诗人的义愤。假如诗人对此沉默,那岂不等子甘心违背自己的“素抱”!并且,诗人“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也不仅仅是对司马氏政权的被篡而伤感,其中主要还是出于对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民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当然,我们这样分析,并不排斥陶渊明内心深处有传统的忠君思想。诗人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功臣名将,信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死后逍赠大司马。其祖辈、父辈,也多供职于晋室,这种世代事晋的关系.不会不使他对司马氏政权产生案种依恋之情。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感情主要并不是产生于东晋王朝的鼎盛时期。恰恰相反,越是晋室接近灭心时,他这种依恋之情就越强烈。待别是在晋恭帝无辜被弑,葬身丘山之后,他的怀念之情就更加深切。这种感情,既有传统的忠君思想的一面,也有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谴责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这很象唐代一些诗人对待唐玄宗一样。当唐玄宗荒淫误国,导致安史之乱时,人民对他无不切齿,马嵬坡下缢死杨贵妃就是这种积怨的总暴发;但是乱平之后,藩镇割剧,国势日衰,唐玄宗也随着儿子的提前即位而过早地做了太上皇,于是人们对他晚年的凄凉处境又寄予深深的同情。白居易的《长恨歌》不正是反映了人们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吗?难道对于这种现象仅仅用“忠君”二字就能概括得了吗?

总之,这首诗主要是诗人以极大的义愤控诉并谴责刘裕篡权的残暴事件,其中也包含着他对晋室依恋的某种复杂的感情。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诗人也是颇具匠心的。

首先,诗人采用反复并列对比的方式,揭示诗意。如“素砾晶修渚”与“豫章抗高门”,“诸梁董师旅”与“芈胜丧其身”等,都是并列桓玄、刘裕的篡权行动。这种反复对比,不仅和桓玄、刘裕这两个野心勃勃的军阀篡权事态的不断发展相一致,而且也突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其次,这首政治讽刺诗也带有叙事诗的某些特点。作品以叙事为主,由晋元帝南渡写起,从中兴到衰落,一直写到东晋覆亡,恭帝被狱,情节比较完整,层次也很清晰。第三,夹叙夹议,笔端有情。如诗人当写到桓玄、刘裕篡权时,便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二句,鲜明地表达了忧虑之情。

【张彦《陶诗今说》,p158】

此诗在陶公诗作中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它至少有三个特点(或称“亮点”):第一,主题思想十分彰显。反对刘裕篡晋建宋(南宋),为晋亡而痛心疾首,爱憎分明,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憎观。第二,诗人陶公为避祸招灾,故意隐姓埋名,引用了许多典故资料,曲折含蓄地抒发感情,淋漓尽致地做到了表情达意;自然,也造成了文字的深奥难解,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三,全诗在写作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在二十八行诗中,几乎句句用“典”,不用者极少;在用典中隐晦曲折委婉有致地抒情达意。其诗之“内核”(真义)被层层地密而不显地包裹起来,严严实实地封闭起诗人的写作动机和诗的旨意。如果没有丰稔的知识和功底是难以写出这样的诗句的。

【《中国诗苑精华 陶渊明卷》,p172】

此诗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这是一首隐语诗,是整个陶集中最为晦涩难解的一首诗。因它所反映的是刘裕篡晋弑君的重大政治事件,故在当时是不能明说的,但诗人又是最不能忘怀世情的,必欲言之而后快,所以他便采取了隐语的形式来发泄他的一己之愤。诗题“述酒”,而绝不言酒,述的只是刘裕鸠杀晋恭帝的暴虐行为。鲁迅先生曾说:“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据南宋汤汉注云:“晋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恭帝为零陵王。明年,以毒酒一器授张,使鸩王,袆自饮而卒。继又令兵人逾垣选药,王不肯饮,遂掩杀之。此诗所为作,故以‘述酒’名篇也。诗辞尽隐语,敬观者弗省。独韩子苍以‘山阳下国”一语疑是义熙后有感而赋。予反复详考,而后知决为零陵王哀诗也。”(《陶靖节先生诗》卷三)刘裕杀害零陵王之后,诗人忍无可忍,挥笔写下了这首《述酒》诗。

【金融鼎《陶渊明集注新修》,p193】

说明:南宋汤汉注:“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恭帝为零陵王。明年,以毒酒一罂授张,使酰王。袆自饮而卒。继又令兵人逾垣进药,王不肯饮,遂掩杀之。此诗所为作,而以述酒名篇也。”这对了解本诗的主题和写作背景很有帮助。本诗所以取名《述酒》,是诗人愤于桓玄、刘裕等人的篡权多用毒酒进行。东晋末期,王室内乱。军阀桓玄在平乱中窃取了丞相、太尉等要职。他为了篡夺帝位,用毒酒酰死会稽王司马道子,并贬晋安帝为平固王,自称为楚帝。刘裕在讨伐桓玄中逐步增强了自己的势力,并当上了太尉、相国,封为宋王,独揽朝政大权。他为了达到篡位的目的,害死了晋安帝,擅立司马德文为恭帝。元熙二年(公元四二〇年)六月,又废恭帝为零陵王,自立为宋,改年号为永初。第二年,又企图用毒酒酰死零陵王,但零陵王是个佛教信徒,不肯饮毒酒自尽,于是他只好以被闷杀。陶渊明对此极为愤慨,所以写了这首用“述酒”名篇的诗。这首诗是写东晋王朝的兴亡过程,谴责刘裕夺位篡弑,并对东晋王朝的灭亡和晋恭帝的被狱表示悼念。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四二一年)。本诗词意隐曲,多用借代、比喻、托古述怀等手法。

辑评: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三引:黄山谷曰:此篇有其义而亡其辞,似是读异书所作,其中多不可解。

韩子苍曰:余反复之,见“山阳归下国”之句,盖用山阳公事,疑是义熙以后有所感而作也。故有“流泪抱中叹,平王去旧京”之语,渊明忠义如此。……

赵泉山曰:此晋恭帝元熙二年也。六月十一日宋王裕迫帝禅位,既而废帝为零陵王。明年九月,悟行斌逆,故靖节诗中引用汉献事。今推子苍意,考其退休后所作诗,类多悼国伤时感讽之语;然不欲显斥,故命篇云《杂诗》,或托以《述酒》《饮酒》《拟古》,惟《述酒》间寓以他语,使漫奥不可指摘。……

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卷三:按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恭帝为零陵王。明年以毒酒一器授张,使就王,祷自饮而卒。继又令兵人逾垣进药,王不肯饮,遂掩杀之。此诗所为作,故以《述酒》名篇也。诗辞尽隐语,故观者弗省,独韩子苍以“山阳下国”一语疑是义熙后有感而赋。予反复详考,而后知决为零陵哀诗也。

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三:题名《述酒》而绝不言酒,盖古人借以寄慨,不欲明言,故诗句与题义两不相蒙者往往有之。陈祚明谓作《离骚》《天问》读,不必着解,得之矣。蒋丹谓是饮酒时述往事,故以《述酒》名篇,亦属过泥。

陈沆《诗比兴笺》卷二:《述酒》一章,汤氏汉谓晋恭帝哀词,是也。刘裕受禅,使张伟以毒酒酰帝,伟自饮而卒,乃命兵人阶垣进药,帝不肯饮,遂遇害。故哀诗托名《述酒》也。重离继照,兴南渡之再造;鸣鸟相闻,喻群彦之维持。余闰未终,淳风久散,暨至水涸石出,素砾显于长江,运尽气婚,余云扫于南岳矣!裕始封豫章郡公,恭帝废封零陵王,故以九疑之墓,喻禅位野死也。次则中兴之世,如白公胜谋篡,而叶公诸梁倡义旅而讨之,今亦不可见矣。又下之则汉帝禅位为山阳公,而犹获寿终,不至汲吸剪除,而今并不可得。“平王去旧京”以下,又追述裕得关中旧京之地,旋弃与熏之胡虏者,盖欲亟归谋篡故也。双陵即崤函二陵也。三趾者,《魏都赋》:“莫黑匪乌,三趾而来仪。”注引“汉献帝延康元年,三足乌见于郡国,为明年魏受禅之符”。刘裕受禅时,太史亦陈天文符瑞数十事也。“王子爱清吹”以下,言昔人弃富贵,求出世,即顾世世勿生天王家之意也。“天容”,谓天老及容成子,皆黄帝时人。陈祚明谓此诗作《离骚》《天问》读,不必求解,岂非未逆其志欤?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72)《止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