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已经结束,春节前提前回老家几天,马不停蹄走访亲朋好友,间隙读完了《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气象知识》与《国家地理》最新版杂志。如今已经回京,记录下2025年春节回乡见闻。
小城冷暖
家乡是五六线小城市,去年GDP排名全省垫底。微观层面身处不同行业,差异非常大。
有朋友做制造业,如今业务更多面向东南亚市场,业务稳健,近年中美贸易战,的确带来了结构性变化。物流业仍然有旺盛需求,需要将产品从小城运到沿海城市出口,制造业的基本面并不会因为贸易摩擦改变。产能过剩和国内过度内卷环境下,面向出海做业务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回家无聊时刷抖音,附近的主播很多。之前也经常刷到在家乡火车站直播的主播,火车站作为地标性背景自带流量。有朋友也赶上直播浪潮,进入直播行业,只是小城市直播不像杭州、成都专业和正规,但在这个全民直播的时代,的确是差异化机会。在去饭店路上,偶然发现街边有家人工智能培训的门店,感叹人工智能已经如此下沉。
经济下行给消费带来了冲击。前几年高歌猛进的白酒代理业务,如今因为库存问题,难以为继。有言论断言,未来是头部酒企的天下,主要因为年轻人不爱喝白酒,难以突围的地方酒企实际上做的是个萎缩市场,头部酒企会不断蚕食地方酒企的市场。这在家乡的确比较显著,泸州老窖侵蚀了衡水老白干的客群,五粮醇又因为不符合当地人的口味,难以撼动泸州老窖的地位。
年前看到网上报道公务员涨工资的消息,经过老家朋友确认的确涨工资了,但同时也存在明升暗降的问题,基础工资涨了,各项补贴没有了,总体待遇下降了。并且表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逻辑,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
拆迁变革
老家村子拆迁仍在推进,大年初一是在村子最后一个春节拜年。拆迁不免让人伤感,村子微信群里不时有「家没了」的感慨。
跟大伯了解到村子源流来自村中关帝庙石碑记载,明永乐年间从京西密云迁来。进一步与同学交流,发现他们村子也迁自密云,当年靖难之役竟然影响了我们。村中有人去世,大伯负责挖坟,挖到过隋朝和金朝的物件,证明在这帮「外来户」来之前这里已经有人烟,只是随着时代变迁,土地的主人发生了变化。
拆迁对村民直接的影响是村中资产置换,或换成现金或换成房产,不同的观念导致迥异的选择。有些人觉得房子是资产,或者拿到房子能赚差价,便选择房子;有些人本身不缺房,或者觉得未来房价如葱便选择现金。我们便是后者,在全国房地产下行的背景下,持有小城市重资产难变现的房产风险很高。身边已经有朋友前几年投资房地产暴雷,对自身身心影响很大。
有了资产便有了分配问题,村中有家庭因为子女分配不公问题,闹得异常僵。有些违建问题不能按照正常宅基地标准赔偿,赔偿金额大减,一下子僧多肉少,又不够分配,真是幸福的烦恼。春节前村中同学聚会,算是多年来为数不多比较全的一次,大家因为拆迁生活改善明显幸福感更高了。因为早早见识了附近村子分钱各种问题,同学们基本仍从事原本的事业,拆迁对日常做什么影响有限。
有部分要房子的村民,已经住上了城市的楼房,然而心态仍没有转变过来,认为住楼每天会产生吃喝拉撒的费用,不如住农村院子种些白菜费用低。原来村民见面也不一定说话,如今村子打散,反而更加亲切。村民整体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
汲取与包容
春节前看完了《国家为什么会失败》,里面探讨了包容性制度与汲取性制度带来的不同的国家走向。结合春节回家,会发现这种汲取与包容的思考逻辑,不仅限于国家,更可用于各类组织和关系。
人与人交往,往往无所求,理解对方,共同进步,比较对等的关系,更能长久。有些人行事原则是不吃亏,总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好处,或者让对方更多付出,这便是汲取性的关系,往往都会导致矛盾重重。村中很多关系便是陷入这种零和博弈,遇到不讲道理的邻居或者亲戚,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出现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而包容性关系,就像市区同学聚会,大家从事不同行业,同时都在外面混,同理心更强,君子之交淡如水。
组织也有类似汲取与包容的问题。从组织角度思考,汲取是零和博弈,包容是做大蛋糕。老家村子因为拆迁问题,几届村干部变换,村民需要靠在微信群争取权益。村民不免与隔壁村子比较,羡慕隔壁村的团结一致对外。听村中老人讲起,几十年前村子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落,村民自治并没有建立一套选贤和有效激励机制,最后没有人愿意做村干部承担责任。
股市也有类似问题。包容是股价上涨和分工,股民能够赚到钱,而非通过汲取股市资金作为融资工具。以前学习经典的价值投资理论,投资基金如今仍然亏损,后来发现是自己缘木求鱼,将美股的思路和经验用在国内股市,显然是水土不服的。
春节看《国家地理》杂志,本期的主题是广东专题。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广东天然需要适应港澳不同制度差异,引入外资的文化差异,天然需要更加包容的视角,看待各种维度的复杂关系。大湾区如今已经成为国家最发达的地区,大湾区各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了明显的生态,并增强了整体的竞争力。外部的竞争与产业转型同步发生,这片土地的包容性会持续的带来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