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迪斯尼皮克斯的全新动画电影"Soul", 《心灵之旅》。尽管故事本身不如我的预想那么好,但不可否认里面抛出的一些问题确实引人思考。
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到能够激发自身激情的sparks吗?意义是否能令我们获得happiness? 生命一定要有某种价值后,参能体现意义吗?假如我们无法寻找到sparks,无力实现更多更大地价值,是否意味着我们无法活出意义,永远没有办法快乐起来?
其实这都是非常“大”的哲学问题,是我们所有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到那个答案。
我想我们多数人会羡慕电影里的Joe, 身为音乐老师,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爵士乐手,登台演出。可以想象,即使Joe没有如情节发展一般,幸运地获得一次登台的机会,他也能够继续的音乐中享受那种“忘我”的境界,透过音乐的创作一如既往被音乐这个spark所推动,勇往直前追寻梦想。
但事实是,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像22一样,迷失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尝试过去寻找sparks,但毫无收获。与此同时,我们也逐步丧失了欣赏平淡生活的审美情趣,把一切琐碎生活小事归为“索然无味”。
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我有过sparks, 也迷失过;我有自己的执念并且被卷入其中,也有感恩微小幸福的时刻。以上这些“大问题”总是时不时袭来,困扰人;也许作为一个现代人,这是逃脱不了的困境,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被要求对这个世界更宽容更谅解,却遗忘了需要善待自己。
Self-compassion, "自我同情”:在逆境中,如果我们感觉到痛苦和挣扎,应该停止对自己的伤害,而是自我同情、自我谅解、自我拯救。在“纽约时报”的“how to be happy"系列中,最后一章节是讲述self-compassion. 研究发现,那些自我同情能力更强的人,更少抑郁或焦虑,更容易保持乐观,获得快乐。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一项“自我同情检测”中含有10条陈述,从1-5为自己的情况打分,很快就能了解自身的相关情况。这10条陈述是:
1. 面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之处,我感到不满,会给自己下结论(I’m disapproving and judgmental about my own flaws and inadequacies. )
2. 心情低落时,我固执己见,不找到原因誓不罢休 (When I’m feeling down I tend to obsess and fixate on everything that’s wrong.)
3. 一旦在我在意的事情上出现失误,我很容易被自卑情绪所吞噬(When I fail at something important to me I become consumed by feelings of inadequacy.)
4. 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会为难自己 (When times are really difficult, I tend to be tough on myself.)
5. 我难以和自己的缺陷和解 (When I see aspects of myself that I don’t like, I get down on myself.)
6. 事情如尽如人意时,我告诉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是困难,这是常态 (When things are going badly for me, I see the difficulties as part of life that everyone goes through.)
7. 出了事情,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失控 (When something upsets me I try to keep my emotions in balance.)
8. 假如一些事情令我痛苦万分,我尝试着用中立的态度来看待(When something painful happens I try to take a balanced view of the situation. )
9. 面对失败,我尝试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整件事 (When I fail at something important to me I try to keep things in perspective. )
10. 我能宽容看待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假如前5题更符合你的实际情况,那么你可能需要加强”自我同情”。想象与自我和解,能够聆听自己的心声,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执念,开始用新生儿般的目光观望这世界,放下一些积怨,去尝试一些新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是否会更容易先放松下来,再去回答那些“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