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铃丿
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原型是一部小说,小说的名字叫《妻妾成群》,作者苏童。
故事得主人公叫颂莲,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由于家庭生活拮据,无奈嫁入豪门做了四姨太。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学术成就暂且不谈,大多还是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和差不多的大局观。(注意:我的用词是“大多”和“一般”)
影片中的陈老爷很有钱,家里有很多院子,分别住着他的四个老婆和佣人,颂莲是老爷的第四个老婆。陈家的规矩很多,颂莲早晨起来要向几个姐姐问好。最先去的是陈老爷大老婆的屋子,颂莲进屋后看到大姐在诵经拜佛,叫了声大姐。大姐看到颂莲过来了,便和她说了几句话。
“多大了? 19 听说你念过书? 大学念了半年 好,知书达理就好,到了府上慢慢就习惯了。以后和姐妹们好好相处,好生伺候老爷。罪过罪过……”
大太太说话的时候表情少,动作少。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欲望,她是唯一一个听到哪院点灯表情没有丝毫变化的太太,或许她是看淡了、看懂了、看透了。
随后颂莲去了二太太屋里,还没等颂莲说话,二太太面带笑容的迎了上去。笑着说:“四妹来啦 请进来!屋里坐吧 ”
“长的真秀气,叫什么名字?颂莲 名字跟人一样秀气。我叫卓云以后就叫我名字吧,看上去你好像念过书。 大学刚读了半年 那怎么不念完那? 家父去世了,家里供不起。老人家高龄啊?五十三 还不到六十,人生真是不测啊!”
二太太让丫鬟给颂莲斟上了一杯茶,又问道:“家在哪啊? 丰城 ……”
二太太谈笑间把颂莲的住处、家境、靠山,打听的清清楚楚,又不露丝毫的蛛丝马迹。二太太热情的样子,让颂莲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说给她听。颂莲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哪里懂得二太太的心里打的如意算盘。
曾经在小说里读过这么一段话:“女人之间的友谊都是有条件的,在同一境况下,在经济条件,情感遭遇,工作业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气息比较吻合,女人之间是很亲密的,亲密得让彼此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知己一样,一旦哪一块发生了变化,女人的心态也就跟着失衡了。”这句话的对错有待考证,不过在影片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在这座老宅里,女人的生存法则就是是获得陈老爷的宠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密码。起初颂莲并不稀罕老爷的宠爱,当她面对冷眼旁观和嘲笑时候,她的内心开始燥动,她想证明自己在陈家的地位,当然也是为自己争口气,让别人认为她有本事。于是,她开始想方设法在这座老宅里立足,让别人对她刮目想看。
年轻人有时候总是把事情想的比较简单,忽略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似乎也忘却了“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事实。
年轻的颂莲把所有的欲望都摆在了脸上,有时候就像有些大学生一样,想要什么想说什么就心直口快不假思索的说出来,完全忘记社会的法则和自身的原则。
颂莲嫁入陈家干净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当她进入陈家这个大熔炉之后,她被染的体无完肤,我想她也忘却了自己最初的模样,忘记了自己所读的书,和被教化的思想。
在陈家她最大的对手就是二姨太卓云,这个角色真是不简单。二姨太,她眉眼温柔、娴静典雅、清秀温婉,而且还很会说话,这种女人很容易讨的男人喜欢,女人也不会太讨厌她。二姨太高明,二姨太拥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她对宅院的所有的女人知根知低,又能洞察宅院里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她微笑连连,却时不时的给人致命一击。二姨太剪头发时被颂莲伤到了耳朵,当着颂莲的面她什么都不说,一句姐妹长姐妹短的。但对着老爷她恨不得把所有的苦水都说给老爷听。口密腹剑、居心叵测、笑里藏刀才是卓云的真实写照。
对待颂莲她表面上热情满满,送她绫罗绸缎,背后指使颂莲的丫鬟做各种对颂莲不利的事情。这招借刀杀人的把戏二姨太运用的灵活自如。二姨太真是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决胜千里。
写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觉得二姨太很坏,其实这四个姨太没什么好与坏,她们只是为了在这个阴暗的环境里生存下去。她们是为了生存而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生存。
如果非要评价谁对谁错,谁恶谁善真的没有丝毫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论是非,这真的是一种道德绑架。二姨太是坏人吗?她不过是认清了环境,认清了自我。她只是想给老爷生个儿子,免得她年老衰黄的时候没个照应。卓云活的比较现实,她用大院里的所有能利用的人为自己卖命,用别人的命换自己的命,毫不心慈手软。
再看看颂莲,一个经历过艺术洗涤的灵魂变成什么样子了,她不甘陈家庭院的禁锢和枷锁,于是耍性子闹脾气。想挣脱却无力逃脱。颂莲根本不是二太太的对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女性战争中,卓云胜了,但她真的胜了吗?悲哀的胜利者,完全丧失自我的的女人,她的生活完全是围绕着男人,最终三太太死了,四太太疯了。陈老爷又娶了一个五太太文竹,也许将来会有六太太、七太太……卓云什么时候才能知道,女人其实不该是她最大的敌人。
影片中最可悲的就是颂莲,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竟然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环境真的能造化一个一个人。或许颂莲还不够成熟,不懂得包容和雅俗共赏,把内心那些不干净的东西都带了出来。这部影片的角色人物和我们现实生活的的人物出奇的相似,他们分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或许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或许只有悲剧更为靠近人生,靠近常态。
每个星期至少有那么一本书,一部电影,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甚至一句话,让你泪流满面,让你对生活充满感叹。
工科男,文艺梦。读了很多书,见过很多人。流过很多泪,伤过很多心,想要修炼一颗包罗万象的内心。
相信未来不是岁数,而是礼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回到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