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仍和初中的老师保持着联系,这虽不足为奇,但是我从小到大都是差等生,成绩不好,又一无所长,在老师同学眼中是根本没有存在感的,我就是老师们口中永远在拖班级后腿的学生。
他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还记得刚到班里报到,他说话声音不高,举止谈吐透露着修养和气度。这是我认识所有的老师身上都没有的气质。他非常注重衣着,总是西装革履,再热的天他都没有穿过凉鞋。我们初二的数学老师,脸上总是有刮不干净的胡子,衣服上还经常有油渍,皮鞋上永远都有一层抹不去的灰尘。明明只有四十出头的年纪,地中海型的头发加上他邋遢的形象,看上去总是像五十多岁的男人。这两个老师的形象成鲜明的对比,经常被我们课余拿来侃谈。
前些日子我们聊天中,我随口说了一句:我感觉你的特别之处,就是懂我的特别。我不假思索的说出的这句话,现在想来,真的说出了我这么多年所想的。
他是我遇到所有老师中思想觉悟最高的一位。那年晨读,我们全班我们全班都坐在走廊两侧读书,老师则坐在教师的门口,挑到我背诵,而我一个早上都在装模作样的看书,心早就不知飞到哪颗树上了。老师也并未指责,只是意味深长的告诉我,我是他心目中的好学生,后面还说了一些鼓励之类的话,现在我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这一句,虽然受宠若惊,也很是疑惑,我自问:难道老师都没有看过我的成绩单吗?后来我问老师当时为什么这样说。他回答:分数虽说是学生的命根,但是如果学校只是重点抓学生成绩,不注重其它,那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那时我明白在他认为,成绩好并不是绝对得好学生。他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品德教育。他那一句话,给了我不一样的定位,也成了我眼中最特别的老师。
我已离开学校多年,每次我在朋友圈发比较消极的动态,他总是会私聊我,关心我的状况,并且给我好的建议和指引。他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才的,他会写诗,虽然我不懂他的诗句中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但是依然可以感觉他的诗句大气磅礴。他经常会在空间发表文章,只是他文采斐然,我大多都不理解。他对论语等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经常在文章后面做出批注。 他的动态总是我QQ空间里的一股清流,别具色彩。
那天夜里11点,仍在刷朋友圈的我,看到老师更新了动态,我提醒老师早点休息,注意身体。而消息发去出后,我后悔了,明明自己还抱着手机不舍得放,还要提醒老师早点休息,真是可笑。
果然老师问:“你为什么还不休息?”
“习惯了,如果哪天休息早了,才奇怪。”
“那你玩手机都看一些什么?”
“刷微博,看八卦。”
"我们来个约定好不好?”
我不假思索的答应,随后我们达成约定:一第一条:必须晚上10点休息,早上6点起床。第二条:每月必须读完一本书,并且交流读书心得,相互来监督。
为了这个约定,我在网上翻阅了各种书单,最终买了几本,开始履行我们的约定。我第一本看的是《皮囊》不到一周时间就翻完了,这让我暗暗欢喜,一月看一本也太简单了。考虑到要和老师交流读书心得,我就想写个观后感,但是真正要下笔的时候,才知赵本山小品中那句台词“七天憋出来六个字”,真的不是玩笑。我半天都敲不出来一句话,更无法分析作者字里行间想表达写什么。反正和老师约定的时间还早,那就再读一遍。正是这第二次阅读,让我对读书有了新的态度。我专注认真,生怕漏了那些重要字眼,读完后明显和头一次有了不同的见解,随后行云流水般的写下分析,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第二本。这段时间读书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除了正常工作上需要交接业务,我已很少再接触手机,过得越来越充实
在我决定读书那天开始,或许刚开始是因为我和老师之间的约定,选择去读书,但是这些天下来我知道,只有我真的喜欢读书,才能令自己坚持下去。因为用心对待,所以才会热爱!我也明白老师提出的这个约定,不是为了相互监督,老师那么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写作,哪里用的着我来监督。老师只是想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让我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
他是我最特别的一位“大朋友”,更是那个一直给我鼓励和引导的老师——那个最特别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