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一直想为我的小学校长写一篇文章,与其说为他而写,倒不如说是为了我们这一代人写的。每一代人都不能逾越时代给予的特点和生活轨道。我们经历的事情只有我们来说,我们不说,别人说不准确,可能也说不了。
我就读的小学,位于江苏省泗阳县黄圩乡启明村的启明小学,有百年历史,房子原是崔姓大地主家的宅院,解放后被政府没收办起了小学,后来还办过几年二年制初中,我的初中就是在启明小学读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
母亲是启明小学毕业生,她经常告诉我,小学校长有两个名字:周贯之、周通甫,她不知道的是周贯之,字通甫。在我们乡村,学校并不多,名校更加少,启明小学却很有名气。学校不大,干净而整洁,前后三排,低年级在最前排,中间有一间老师办公室,高年级在最后排,西边教室前的大黑板,最闪光的栏目是光荣榜,学生都已能上榜为荣。门前有一大片操场,便于整训集合;东边有一个大水塘,夏天有星星点点的荷花盛开。小学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还有二胡、锣鼓等少数乐器,我姐是宣传队的骨干,参加宣传队的好处是可以把“毛窝子”(当年没棉鞋,就穿一种芦花编成的巨大鞋子,贼暖和,但不跟脚)换成舞蹈鞋,美美的在舞台上跳舞。每一年还会参加公社(现在的乡)公演,演出地点在公社政府所在地黄圩街。
《黄圩记忆续》一书收录我表兄黄忠的《百年学堂一世忧患》一文所载:1917 年,十六岁的周贯之正式执教“启明蒙学堂”。这所由财主崔至浩1901年创办的“启明蒙学堂”,老师只有周贯之一人,学童仅有五人。
1953 年 7 月,启明小学被人民政府接管,成为第一批人民政府公办学校。周通甫任校长的启明小学像其它私塾馆一样,接受政府对旧教育形式的改造。周通甫这一年52 岁,已经执教 36 年,果实累累,桃李满天下。
1957 年 5 月。周通甫不再是校长,说是被定性为右派。到1965 年7月,周贯之办理退休手续,正式离开了启明小学。1970年代,邵兴国调任启明小学任校长。
1988年清明节前夕,邵兴国校长接待了泗阳县委干部,领导交待说是有重要外宾回乡省亲,启明学校是重要一站。清明节那天,启明学校迎来的客人是台湾监察院的崔仕勋,也就是崔老爷子的孙子。
启明村西南岗的大片农田里,崔老爷子的坟前,启明小学派出八名学生,向崔老爷子献上花圈。崔氏后人跪拜又叩首,庄严而虔诚。轮到周贯之敬拜,老先生颤巍巍地从轮椅站立起来,向着崔老爷子的坟头俯下身子鞠躬。其孙周乾道拿出一副卷轴呈给崔仕勋。展开卷轴,崔仕勋看到周贯之撰写的启明学堂历程和崔家的功德,落款:晚生通甫敬上。
全凭老干为扶持
合上《黄圩记忆续》这本书,我的眼前浮现出邵兴国校长的模样:高个子,高鼻梁,是标准的大帅哥,讲话快,做事干净利落。那时他骑一辆时髦的自行车,周末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他家当时离学校最远。要求教师做到的,他自己先做到。为了保证一早到校,他住在学校,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出现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到校。他还在西边教室墙上的大黑板写下谁值周、谁请假,哪怕是自己请假也要写上去。校长以身示范,教师们都准时到校,自觉坐班。学校的教学气氛和业务讨论的氛围很浓。
邵校长师范毕业,是有编制的公办教师,在当时民办教师主力军的时候是个专业人才。他是带着纯真的理想——为中国农民的孩子有文化而奉献。他负责全校的全面工作,虽然他没有亲自给我上过语文数学课。学生遇到事情,他一定会挺身而出保护学生。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学校设立了祭拜灵堂,我们都去向毛主席遗像鞠躬拜别,在我们班鞠躬的时候,有个同学没有忍住放了一个屁,很多人都笑出声来,这件事可大可小,由于邵校长实事求是处理,并没有有任何人受到影响,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还有一件事,我也记忆犹新。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有人在地上写毛主席三个大字,怎么能把毛主席写在地上,我还单纯的到校长办公室向校长报告这一事件。邵校长耐心问我:三个字还在不在?不在了,我把它用泥盖起来了。邵校长说,真是好学生,表扬一次,这件事我知道了,不要再去其他老师处报告了。我还以为能上大黑板呢,结果多少天都没有看到。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后来,我在外读书求学,留在了现在所在城市工作生活,也很少返回家乡,并不知道邵校长的境况。只是听说他特别善于总结,比如有位民办胡老师,教学不行,善拉二胡,他总结其有“三死”:喜死了、欢死了、紧死了(注:方言高兴死了)。胡老师喜欢热闹,学校有外事活动,他忙前忙后,喜死了;学校放假,他没事还可拿工资,欢死了;学校有演出,他可以拉二胡,紧死了。
在我们那个小地方,许多人从启明小学出发,他们的启蒙教育和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此度过。邵兴国校长为几代人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他是一名优秀的园丁,在并不肥沃的土壤上,倾力让每一朵花儿都能够绽放出最美丽的模样。
初二的时候,一次校年级组长在全校大会上不点名的批评我,校内考试很厉害,到乡里考试就不行,内考厉害外考不行有什么用。我非常伤心,邵校长会后专门来看我,安慰我,一次考试不行还有下次,人生的路长得很,不要气馁。这次谈心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是我在迷茫时的一束光,在我最低迷时邵校长愿意相信我,并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虽然,我没有如他所愿,绽放出最美丽的色彩,但是当年他为我们所做的努力始终记忆在我脑海里。
数字时代,通过抖音认识了邵校长的堂妹妹,才知校长已经于几年前逝世了,真是怀念他。那个政治至上、物质生活不甚发达的年代,邵校长营造的那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教会我们除了读书,还有宽容、豁达和大度,于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有了更好的成长。
近些年,农村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启明小学早已撤销,原址已经改为敬老院,听说疫情期间,几十位老人没有一人因感染新冠而亡,真为这些老人高兴。
往日的启明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校长邵兴国成就了几代人的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记忆会变得斑驳陆离,而爱却铭刻在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直到永远。